跨国劳务有序自由流通或许是解决中国3000万蓝领光棍的最有效之道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出3366万人,尽管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已经连续7年下降,但“男多女少”的现状仍十分突出,未来将有3000多万名男性面临着“打光棍”的窘境。原本相对稳定的婚姻平衡市场,因为多出数千万男性而变得拥挤,多出的男性被挤压出去,被迫成为光棍,从而形成了“婚姻挤压”的现象。在这一现象中,“硬件”不行,“软件”又不济,竞争力差的适婚蓝领男青年自然在这一竞争中败下阵来,被迫成为“光棍”一族中的成员,无形中成为男女比例失衡问题的牺牲者。

541

男多女少的成因以及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各地的“光棍村”时常见诸国内外媒体,到国外“买新娘”等违法行为也频频发生,由男女比例失调引起的婚配问题,正在危害社会稳定,也在危及人口生态安全。

事实上,受到损害的不仅是男性。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再加上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女性生育权存在被剥夺的现象,妇女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损害。

男多女少对经济发展有没有影响?有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在性别失衡较严重的地区,父母往往愿意更加努力工作,希望通过财富增加来提高孩子的竞争力。而这些地区也会有更多人愿意创业,谋求更大回报,这就变相推动了GDP增长。然而,这种带不来社会整体幸福感的增长,显然不具有可持续性。

解决之道

1、跨国劳务和跨国蓝领婚恋正赢得历史最好时机

近几年来,中企海外扩张加速,制造业出口额不断增长,华为、小米和金立等国内通信制造业厂商纷纷布局东南亚市场,美国硬盘巨头希捷在关闭中国苏州工厂的同时,仍在扩大泰国工厂的生产,就连一直将中国视为最优加工厂的苹果,近期也寻求在印度建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定对国内劳动者的就业产生影响。因此,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蓝领应顺应时势大胆地走出去尤其是东南亚国家。

为什么呢?世界上有些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因种种原因造成了女多男少的困境,如俄罗斯女性比男性多出了1000多万,并且俄罗斯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相差悬殊,导致这一比例将会持续扩大。

由于女多男少,也惯坏了一些俄罗斯男人,他们责任心差,脾气暴躁等缺点,与俄罗斯国情相似的还有同样拥有斯拉夫民族血统的乌克兰。相较而言,中国男人的勤劳、顾家、踏实等特点对两国女人有着不同寻常的魅力。

此外,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柬埔寨等二十个国家也面临着女多男少的困扰,因此,除了鼓励跨国劳务输出之外,也应开放涉外婚介市场,废除1994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涉外婚姻介绍管理的通知》中第一条关于严禁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国内婚姻介绍机构和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任何个人不得采取欺骗手段或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活动的通知。并加强对涉外婚介市场的监管,收费公开透明化。同时,由民政部门联合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婚介以及骗婚等行为。还要降低与中国公民形成婚姻关系的外籍人员的中国绿卡准入门槛,解决跨国务工人员归国后的婚姻问题。

二、农工党中央提出建跨境劳务市场为跨国蓝领婚恋提供良好氛围和后续支持

日前,农工党中央拟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关于加快跨境劳务合作,助力沿边开放发展的建议》。《建议》提出,国家及沿边省份要积极与相邻国家及其边境省协商,建立跨境劳务合作管理制度,定期沟通协调,相互公开用工信息,鼓励外籍劳工到国内工作,开办绿色通道,加快协同办理跨境务工手续,建立健全跨境劳务合作常态化机制。同时,让外籍跨境劳工享受国民待遇,对通过办理正规手续,并超过五年以上外籍务工人员,经证明在中国及其本国内无犯罪记录的,可申请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如该建议获准实现边境劳务人员有序自由流通后,将会极大增加我国边境地区务工人员的流通速度,增加务工人员之间的接触机会。而外籍务工人员在边境地区大多从事的是密集型、低技能工作的蓝领群体,这也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双方之间的一些阻碍,为我国蓝领群体的跨国婚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外来人员的输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众所周知,美国的形成来自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大移民,其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而美国对待外来人员的态度,也吸引了无数的其他民族人才大量流入美国。从而一举成就了美国雄厚的工业实力。也为美国赢得二战,成为今日世界霸主奠定了坚实基础。

反观中华文化也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时间内,不断吸收同化满、蒙、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今天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借鉴美国的经验,随着跨境劳务市场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员的不断输入,在解决中国蓝领婚姻问题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四、解决“光棍难题”,终究要从根源上入手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国男女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局面有望逐渐得到缓解。不过,围绕男女平等的观念普及、政策帮扶仍需持续推进。一方面,应当大力宣传社会平等,完善法律体系,制止就业等方面的歧视行为,保护女性公平就业权利;另一方面,应当解决计划生育女孩家庭的养老保障、孩子成才成长等方面的困难,提高女孩及女孩家庭的发展能力。此外,也要打击非正常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行为。

“精准”培训促就业 技能人才有可为

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季。有一则新闻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日前,来自黑龙江技师学院的3名技校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高薪聘用。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技校生却力压高校生,成了职场“香饽饽”。初听有点出人意料,细想却在情理之中。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已是刚性需求。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产业不断升级,我国开始进入“技能时代”和“高技能时代”,技工教育将像发达国家一样成为培养产业工人的主战场,这样一想,技能人才走俏人才市场,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技能就有就业。今年春节后的劳动力市场情况也能印证这一观点。从制造业的技工岗位,到保育员、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服务业岗位都处于人才紧缺状态,持证人员更是企业眼中的抢手货。这些都释放了一个信号: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最根本、最有效的举措就是广泛开展职业培训。

33

企业方需要技术型人才,求职方渴求更好的岗位,技能无疑是联系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最好的黏合剂。既然如此,政策自当顺应市场需求。近日出台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粗略统计,“技能”一词在规划中出现了52次,几乎涵盖了规划内容的所有章节。按照“高精尖缺”的思路,包括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都将可以免费接受职业培训。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等群体也将迎来重大专项培训计划。

加快技工教育已经在政策层面达成共识,目前的关键是如何让技能培训落实得更精准。这其中,政府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十分重要。目前,不少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群体对职业技能培训重要性仍认识不足。部分农民工思想观念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尚未认识到提高技能对于个人找工作、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也有些工人反映,目前工学矛盾突出,要他们放弃工作参加培训不太现实,短时培训效果又不太明显。

2

由此看来,政府部门要加快研究出台更加细化的政策,统筹推动“可持续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机制上,不能仅靠政府项目推动,还要鼓励企业、职业院校、社会组织等联动,建立健全以技能为重心、市场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培训市场运行机制,让劳动者能够就近就地得到职业培训。在培训项目上,要多引进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群众意愿相结合的岗位培训,逐步实现“优质化”、“品牌化”培训,从而破解职业技能培训“水土不服”的难题。

引导和培育工匠精神,HR如何着手?

“没有人生活在孤岛上”,也没有企业存在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所有制造业面临的问题都是相似的。所以如何从内部探寻动力和冲出困境的突破口就成为了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出路。而目前国家和企业所倡导的“工匠精神”正是一个有效的引擎。

1

有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 146家,为全球最多;其次,在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研究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工匠精神。

谈到工匠精神,很多时候人们会想起瑞士钟表。制作瑞士钟表的工匠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思维和理念的体现。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将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美国兰德公司曾花20年时间,追踪了500家世界大公司,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人是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个历史发展的主体。

因此,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有些人认为工匠精神只能在技术工种上才能得以体现,其实不然。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和服务完美而近乎苛刻的追求,是对“极致”的求索。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距离“制造强国”和“创新强国”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更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的职业精神。所以说“工匠精神”的发扬和延续,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必要条件。而这一切,都与企业中的员工以及企业的管理方式息息相关。

2

引导和培育工匠精神,HR从六大方面着手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挑战迭出。也正缘于此,时代赋予了人力资源部门更多的责任和展示价值的机会。那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而言,该如何引导和培育工匠精神?

1.员工保留

有数据显示,对于基层人员和研发人员这两个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的群体中,超过40%的离职原因是感到“职业前景渺茫”。基于此,对于人才的发展实践,就成为企业保留优秀人才以传承和沉淀知识技能的前提。这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

2.制定规则

常言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习惯成自然”。中国出于传统文化和教育的惯性,导致国人“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根深蒂固。人力资源部门无法改变传统的文化,但可以制定内部的规则,以引导一个关注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方法有很多,首先要界定的是企业所需要的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基于企业员工不同岗位的“胜任素质模型”,可以较为清晰地界定某一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职业素养等。由于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和对完美的偏执,所以胜任素质模型也需要定期的回顾更新。

3.提供渠道:全方位打造工匠精神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表明“人对自我实现的满足是最高阶的需求”。目前80后、90后员工已渐渐成为职场的主力,他们出生和成长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在物质上的相对充裕和对自我实现的需求。针对公司的不同群体,公司界定和开辟了不同的发展渠道,以满足不同团队的发展需求并切合公司对工匠精神的要求。

4.激励机制

从我们的时间来看,通过调整公司中与员工薪酬直接关联的职级体系,将薪酬回报向技术岗位和专业通道倾斜。让员工知道,即使不做管理者,他们一样可以拿到与管理者一样甚至更高的工资,这是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起到直接的激励作用。

5.组织氛围

其实工匠精神是一种传承和文化,而公司的管理者对于组织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管的榜样作用也不可小觑。比如,KSB公司有一大创举,即在炎炎夏日,公司的高管会亲自到车间试着装配公司的产品,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装配技能,而是体验工人的工作,同时让员工看到公司高管对他们工作的重视。

同时,公司每年都会进行“明星员工”的评选。为了强调公司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对于入选人员中,操作工人有较高的占比。因为公司的产品质量关乎企业的声誉和客户的满意度,公司会专门进行了质量承诺签字仪式,签字的人员“一诺千金”,承诺自己经手的产品符合公司产品质量的标准和要求。这种“仪式感”也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强化。

制造业普工需求减少对劳务行业的挑战与转型探析

近年来企业用工呈现分化态势,一方面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用工趋于增长,而传统制造业的用工需求趋于减弱;另一方面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要明显高于农民工,并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这种分化态势也对劳务行业的提出了新的挑战,劳务行业应适时地进行转型与升级以实现更好地发展。65+131

1、服务业企业招聘越来越多,劳务行业需尽快了解、熟悉其招聘操作流程;

自 2011 年起,第三产业已经超越农业, 成为承载劳动力最多的产业。 2012 年以来,受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高端制造业开始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则向东南亚、南亚和非洲转移。加上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中国制造业提供的职位数量开始企稳甚至减少。而受益于城镇化建设、“互联网 ”和创业 潮的推动,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则保持上升势头,服务业缺工现象越来越多。

0.

值得注意的是,据某知名蓝领招聘平台表示在求职领域方面,90后新蓝领与80后前辈相比更青睐服务业,进工厂意向锐减。目前,80后蓝领的就业意向集中在销售、司机等城市蓝领领域,占比为45%;其次是以餐厅服务为代表的服务蓝领领域,约占比35%;选择技工等传统工厂蓝领的比例最低,约为20%。而在90后新蓝领就业者中,选择普工、技工等工厂蓝领作为就业意向的人数比例进一步降低,只占到约15%,更多人愿意去超市、餐饮等服务蓝领行业就业。

65

由此,劳务行业需尽快了解、熟悉、掌握服务业的招聘操作流程、用人标准等,切勿以为制造业的招聘操作模式、用人标准可以完全复制到服务业中。服务机构应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开拓相关业务,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准。

2、相较于工厂蓝领,服务业蓝领要求更高、压力更大,劳务行业应帮助用人单位做好服务培训,发挥润滑剂的作用,提高稳岗率;

众所周知,工厂蓝领上班的场所是厂房车间,一般远离城市中心,其用工关系是二维的,即雇员受雇于雇主,在流水线上工作。而服务业蓝领上班的场所是各类门店,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各类商圈,用工关系是三维的,即雇员受雇于雇主,但为客人提供服务。工厂蓝领对形象及语言表达没有要求,甚至连普通话都可以说不好,而服务业蓝领则必须通过形象及语言表达的评审,对从业者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劳务同行在输送相关人才时,应着重考虑这方面,做好人才筛选和相关服务培训,提升员工服务水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入职率。

同时,由于服务业蓝领直面顾客,其压力不容小觑。“服务员因客人丢名表被疑,为证清白割腕自杀”、“保姆突然情绪失控,或因雇主辱骂得太厉害导致情绪失控”、“环卫工被狗咬伤还遭狗主人殴打辱骂”、“送餐员因收差评自杀,连收3个差评或面临被淘汰”……这一系列新闻都证明了都市蓝领面临的压力更趋于多样化、复杂化。

57

我们也能发现越来越多的蓝领群体正备受工作心理情绪困扰;企业与员工之间、顾客与员工之间矛盾不断加剧。而这已初现苗头,2016年7月某保姆因不满被辱骂用拐棍击打老人致死等等。这些也导致城市服务业蓝领“挪窝活跃”,人均换工作频率高达每年3次。因此,劳务同行应帮助用人单位做好员工、用人单位与顾客三者之间的润滑剂,甚至可以适时担当一些员工谈心和心理疏导的工作,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架起员工与企业心灵沟通的桥梁,提高稳岗率。

3、普通大学生或将成为蓝领就业的主力军,尤其是高端制造业

早些年,对“蓝领”工作,大学生往往都是不屑一顾的。然而,随着近年来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企业生产设备越来越高智能化,对操作工人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蓝领的待遇得到大幅度增长。

3665

笔者以为普通大学生或将成为蓝领就业的主力军,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这也对劳务同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权益意识越来越高,以往那些靠“忽悠”靠“鼓吹”的时代该结束了。因此,劳务行业与用人单位应规范的自身行为,彻底改变吆五喝六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准和人文素养,从内到外重塑自身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这些大学生的青睐。

“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就业创业活力,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v

“十三五”时期,做好促进就业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孕育巨大发展潜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为促进就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凸显。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对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促进群众增收和保障基本生活、适应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旨在进一步加强战略引领、明确主要任务、细化政策重点,是“十三五”时期指导全国促进就业工作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规划关于人力资源服务业是怎么制定的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依托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培育创新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鼓励创新,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培育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加快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监测和发布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推进计划

1.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设。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和互联网技术融合,开展“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

2.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活力、有效益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作用。

3.人力资源服务队伍建设。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深度解读农民工返乡不回城

上亿农民工春节前集中返乡,春节后再度进城务工,是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但近几年,随着中国内陆省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过完春节不再回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在家乡找工作或创业似乎已渐成趋势。

c112857e1207781f31f9d53ae2360f2d

农民工返乡不回城连续五年持续走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2015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外出农民工增速持续放缓,2015年中国农民工总数达2.77亿人,其中本地农民工(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内从业的农民工)1.09亿,占39%,同比增加2.7%;外出农民工(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1.69亿,占61%,仅增长0.4%。相比2010年高达802万的外出农民工新增数量,2015年已不到彼时的1/10。官方表示,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增长最慢的一次。

QQ图片20170211141936

其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745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人,下降1.5%。这是跨省流动农民工数量5年来首次减少。预计2016年外出农民工增速将跌破0.4%,跨省流动农民工将持续减少。这也意味着返乡不回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连续五年快速增长,甚至还会持续走高。

返乡农民工为何不回城

1、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家乡就业机会增多

《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沿海和内地的农民工收入相差并不大。2015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213元,和中部的2918元,西部的2964元,差距只有10%左右。尽管中国的一线城市在工资增速方面仍然领先,尤其是城市的企业老板开始采用经济措施吸引员工留下来,但考虑到通货膨胀和城市里更高的生活成本,其差距更是缩小了。

富士康99wsyjgp45r.jpg1200

此外,21世纪以来,制造业工厂开始北上西进,在人工成本更低的区域建厂。为了获得充足劳动力,所选城市多为劳动力大省省会或城市群中心城市。如富士康1988 年进入深圳,1993 年进驻昆山,自 2003 年起先后在太原、烟台、重庆、成 都、郑州、贵阳等城市建厂,农民工可能发现在家门口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2、一线城市难安家,期盼下一代有更好的未来

面对一线城市动辄数万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农民工每月平均薪资不到4000元(《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他们只能望房兴叹。贷款难、落户难、非同城待遇、子女教育等因素,更让他们在城市安家“有心无力”。一位贵州农民工施文建在两年前返回家乡,与妻子和两个孩子重聚。他表示,“做农民工很辛苦,赚的钱不多,家人也不在身边”。另一位23岁的女农民工潘国芬自己就是留守儿童出身,她对于缺乏父母关爱的生活有痛苦记忆,她近乎发誓地表示,“我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留守儿童”,“不管他们在哪里上学,我都会在附近找工作。”中国社科院2016年4月发布的一项调查发现,目前农村有半数人口不想搬去城市,原因包括他们年龄渐长、需要照顾父母和孩子、不适应城市生活等;而计划进城的人中,有三分之二表示他们打算日后回乡。

3、国家政策支持农民工家门口就业创业

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人社部时强调,要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强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权益保护等服务。加大对贫困家庭农民工的就业扶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更多就业。6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年度综合计划的通知》,推动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综合计划。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持。各省市也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0c5cb4b6b36e1b70-2f5545497d6f8cd5-b92be35d8269ded5336cc887ba7838a5

比如,山东青岛计划:到2018年年底,扶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1万人,组织创业培训1万人,培育100名左右到农村创业的领军型创业者;降低创业门槛,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给予补贴并减免税费。

4、就业观念发生改变,“90后”推崇多元化的就业方式

随着中国劳动大军的技术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以及中国经济在价值链上的升级,对于寻找长期工作的中国年轻一代工人来说,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建筑业工作也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他们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改变。不少企业管理者甚至大呼“新生代工人没法管理,只能哄着干。”工作几天不辞而别的、抱怨工作累的现象较为严重,就业短期化现象越来越凸显。据了解,新生代工人大都思想开放,他们对于就业的观念不是局限于流水线上的沉默苦干,而是更加多元化的就业方式,比如开网店、做自媒体、甚至当网红,都可能成为一种正常的职业。

205b23e7c0763cfb-496fc5f46c9b9400-d678bc74ce2b88f37edc0c8e8e003c14

返乡农民工不回城带来新变化

1、回乡创业促生城归现象

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近年来,返乡农民工成为农民工创业主体。如2015年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达到242万,共创办26.07万家小微企业。截至2015年底,创业的农民工累计注册个体工商户2505万个、农产品加工企业40多万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80万家、农民合作社147.9万家。这其中,有70%是由返乡农民工创办的。这一波创业大军主要以“70后”“80后”为主,一般拥有5-8年的打工经历,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经验和人脉。创业者主要集中在规模种植业、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休闲和特色产业等领域。这就促生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所说的城归现象。中国农村正焕发新的发展活力,新的人口红利正在诞生。

d8d7ae7ebd5c5d15-cc8ce55906bbc231-1668424e088e87acc5f800e056c6f886

2、大城市求职民工减少、中小城市就业招聘旺盛

2017年2月新华日报“返乡潮加速亦喜亦忧”受到各大网络媒体的关注,尤其是文章披露江苏多地节后大城市求职民工减少、中小城市就业招聘旺盛的现象。这已不是新鲜事。2016年12月上千农民工凌晨扎堆济南街头谋生,而据多位农民工介绍,之所以选在此处等工,是因为这里离家近、省会城市工作机会多,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怕远行打工上当受骗。一边是冷清的招聘现场,一边是热闹的返乡就业招聘。城市很多工作离不开农民工,当房价越来越高,薪酬差距越来越小,未来,大城市靠什么吸引农民工?

fe5571ea2ec47aafc20219b8d1f11182

3、不少“90后”农村青年投身电商经济与网红经济

2016年12月在央视《对话》节目中,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发出惊人之语,她说:“90后不愿意去实体经济里工作,在家开网店,一个月赚一两千元不用受约束,不用打考勤,这一代人对国家经济发展是有隐患的,不仅仅是网店模式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它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冲击。”尽管董姐姐的话有失偏颇,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有很多农民青年投身于电商经济与网红经济的大潮中。

据前瞻《中国农村电商市场前瞻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涉农企业注册资本累计达87103.24亿元,比2010年增长3.11倍。企业数量增长迅猛,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在营的涉农企业数量累计达276.99万户,比2010年增长3.43倍。

ab8dffe83c7fa68b-3b81917e274819cf-8dd0d0dc35c4810c1e4c6526cf6e59a8

而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带来的网红经济,据不完全统计已经突破数十万元。而这催生了农村众多网红,搞笑红人刘金就是其中一位。据了解,他就是忍受不了流水线上的约束和孤独离职之后,在一次偶然机会的接触之下便不可自拔的沉溺其中。随着粉丝增长,他的广告费也越来越高。有了可观的收益,快手不再仅仅是刘金娱乐粉丝的玩具,也成了他的“事业”。

蓝领生态研究院观点

1、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要加大投入,拿出大城市的一线服务的水平服务到三四线城市

企业工厂的北上西进深入三四线城市、农民工回乡不返城等现象的加剧,这就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在三四线城市,加大服务投入力度,倾斜人员配置及各方面的资源;把服务水准往三四线城市下沉,拿出服务大城市的一线服务水平服务到二三线城市,甚至不妨效仿城镇小劳务中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点对点服务到位、宣传到位、招聘到位。

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需将服务重心转移到三四线城市

在以往,做市场的常规打法要么是“农村包围城市”,要么是先占据一线城市的制高点(特别是汽车、化妆品、服装等品牌消费型企业),形成意见领袖和消费潮流即可。可是现在已经不行了,三四线城市已经成为服务重点。就拿宿迁来说,京东的全国客服中心就在哪里,企业不能不重视。再比如江西的吉安,则意味着更多有消费能力的顾客将出现在那里,您能不重视那里的市场?因此,对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来说,将服务重心转移至三四线城市已成大势所趋,尤其是大型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

3、人力资源的竞争和洗牌或将出现在二三四线城市

笔者以为随着大型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下沉到二三四线城市,必然与本地劳务中介产生竞争,行业洗牌或将出现在二三四线城市。“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大型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凭借其在行业领域的品牌、资源等各方面的先发优势,三四线城市小劳务中介必将被整合。因此,在行业整合、收购的大背景下,品牌加盟——一笔简单的加盟费便可享受企业品牌、技术、管理等全方位的支持,已经成为切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万亿级”市场蛋糕的最佳手段,更成为劳务行业的发展趋势。

4、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企业工厂在家门口的布局,若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仅提供信息中介(如招聘服务)这一服务,相信这些企业工厂会出于人力成本的考虑,选择自主招聘而不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因此,笔者以为人力资源公司如果想在此领域继续耕耘,必须在基本服务基础上提供更多有知识、有技术含量的增值服务。如知名蓝领招聘平台优蓝网正逐步完善职业测评、个人测评、微借贷、积分商城、诚信认证、优蓝学院、工资查询、社保查询和老乡交友等产品,效果也十分明显,目前有数以万计的用户正活跃在该平台。

资料来源:
《优蓝网王云雷:二三线城市正逐一崛起意味着什么?》
《厉以宁:中国正出现“城归”现象 人口红利并未枯竭》
《统计局报告:跨省农民工5年来首次减少》
《新华调查:重庆部分返乡农民工访谈录》
《“品牌加盟”或将成为劳务行业发展趋势》

都要过年了,从离职的外卖急哭小哥看都市蓝领的压力

前几天,一段外卖小哥因为送餐超时,在电梯里急得直哭的视频引发了热议,他着急的样子让网友感到阵阵心酸。近日,据饿了么方面介绍,这位小哥最后还是因为超时收到了投诉,而目前他人已离职。

1、外卖小哥为什么会急哭?

根据饿了么官方的回应,外卖小哥之所以会“急哭”是因为害怕送餐迟到。据悉,这位外卖小哥名叫迎春,江西赣州人,是饿了么蜂鸟配送北京的配送员,视频中的一幕发生在2016年12月,当时是午间高峰时段,迎春身上还有三张订单,时间非常紧张,并且电梯下来时几乎一层一停,因此30多岁的人顿时就被急哭了,而且后面有一单确实迟到了,他也遭到用户投诉。

c286ca7ecc6f7a79-a2e1763cb957be12-5f250346dcb467be88d6ce282d579a4e

投诉意味着什么?遇投诉时每单处罚百元以上。某记者先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了百度外卖和饿了么,但一直没有得到官方回复。据不少外卖小哥介绍,尽管每个外卖平台的处罚标准不一样,但大体上都在200元以上,最高会接近1000元。

“处罚的话,一般视情况而定,基本上每一单都在100—200元之间。”某记者通过联系某外卖平台西安地区的一位站长,据他讲,如果接到投诉,平台会进行调查。此外,一些大一点的外卖平台都实行了“超时赔付”机制,规定时间内如果没有送到,就要扣钱。“以前是顾客催人,如今则是平台和顾客两方都在催。”

c23374c4929ff96678150721de225e7a

谈到投诉影响工资问题,某外卖平台大叔语气显得有些激动。“我都快干不下去了,‘3·15’被曝光以后,平台的处罚标准越来越严。送餐超时被举报罚50元,如果顾客非常不满意,产生了纠纷,要罚500元。在午餐期间,往往一派就是六七单,超时是常有的事,只能和用户沟通,提前确认送达,有的用户不同意,只要他们投诉我们就要被罚款。不光我们平台如此,其他平台没有一个人是没超时过的。”

有数据显示,2015年有接近半数的蓝领有辞职打算,薪金长期零增长甚至降薪是引发辞职的主要原因。

2、他们的压力不止外卖小哥的“投诉”

笔者以点窥面,都市蓝领的压力不止这些,“服务员因客人丢名表被疑,为证清白割腕自杀”、“保姆突然情绪失控,或因雇主辱骂得太厉害导致情绪失控”、“环卫工被狗咬伤还遭狗主人殴打辱骂”、“送餐员因收差评自杀,连收3个差评或面临被淘汰”……这一系列新闻都证明了都市蓝领生存不易,面临的压力更趋于多样化、复杂化。笔者以为都市蓝领的压力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2694ebaacb757283-5e2f2763b8d6389f-4d833bc59c736f894600221b8b52d975

1、“看不到日出日落”的经济压力

都市蓝领工人的经济压力主要包括买房子、家庭收入等方面,根据专注于蓝领招聘的优蓝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蓝领大数据》蓝领月薪资多分布在3500-4000,蓝领薪资并不高。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在他们梦想扎根的城市付出了更多的汗水。“每天中午12点开工,晚上11点半收工。客人多时还要加班,基本上每天都要服务五六个客人。有时候手都按麻了,来了客人还是要“上钟”,手上茧子结了一层又一层。”在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一家足浴店里,足疗技师李维告诉笔者,“干我们这行的,从来看不到日出日落。真羡慕白领和公务员能朝九晚五啊。”都市蓝领的高薪多以身体消耗为代价。

2、“不受尊重”的工作夹心层

不知从何时起,顾客就是上帝成为了现代社会生存的一条铁律,而讲究效率、追求精准成为了服务客户的重要原则,也成为了消费者“任性”的重要理由。不论是争分夺秒、马不停蹄地超负荷劳动,还是社会认同不高、遭遇“污名化”,抑或承受着顾客形形色色的指责、辱骂与刁难,他们的生存状态,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更为严重的是大多数企业的“不作为”“顾客就是上帝”,蓝领群体“自认倒霉”的自卑心理更加剧了这一状况。久而久之,蓝领群体备受工作心理情绪困扰;企业与员工之间、顾客与员工之间矛盾不断加剧。而这已初现苗头,今年7月某保姆因不满被辱骂用拐棍击打老人致死等等。

3、“吃青春饭”的理想压力

“吃青春饭”、“干活儿没啥激情”、“干10年20年一个样”……不少“新蓝领”都发出了类似的抱怨。怨声背后,是时常萦绕他们心头的对职业生涯的强烈无归宿感。

与城市白领、公务员甚至国企员工相比,“新蓝领”获取的资源更少,“往上爬”的通道更窄。一方面,当“新蓝领”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排斥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另一方面,一些“新蓝领”长期从事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在收入增长乏力、上升通道不畅、正向激励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对工作心生厌倦,丧失积极性和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对于前途的失望,不少都市蓝领将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期待下一代能改变城市“边缘人”的尴尬。长沙李文锁城锁具中级技师高道祥从事开锁业将近13年。他说:“公司派活儿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每天就骑着这摩托车满城跑来跑去。10多年了,风里来雨里去,我决不让我儿子再干这行了。”

3、小编观点

笔者以为,长此以往,这或将导致社会劳动效率低下,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因此,尤其是用人单位要认识到,工人不是机器,他们是人,人有多种社会要求和精神需要:需要休息,需要恋爱,需要尊重,甚至需要一些玩笑和游戏。而在具体实施方面,用人单位不妨考虑以下几方面。

01

1、建立内部发泄舒缓渠道

笔者以为,企业可以设立一个有隔音措施的发泄室,里面适当配备一些按摩椅、发泄柱、指压板、惨叫鸡等“减压装备设施,如北京圆通快递就专门开设了一个“快递员放松室”,这样有助于员工放松紧张情绪。

2、定期举办员工沟通倾诉会

企业可考虑一个月举办1-2次集体员工沟通倾诉会,在会议中,员工可尽情向同事、领导倾诉心中的的苦恼和烦闷,目前遇到的困难;领导亦可通过此种沟通倾诉会,了解员工的最新动态,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架起员工与企业心灵沟通的桥梁。

3、设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专人安抚

在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平时党组织、工会工作人员也可以担当一些谈心和心理疏导的工作,必要时应请精神科医生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和诊疗服务。

对于一些工人众多、工作单一的大型生产企业,甚至可以考虑派驻有经验的心理专家长期照料一线蓝领的心理健康。

4、建立必要的内部蓝领员工权益保障制度

用人单位应加强对蓝领员工的关怀与工作支持,建立必要的企业蓝领员工权益保障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尤其在员工面对客户不合理甚至有损正常权益的行为时,企业更应挺身而出,避免出现“为保住工作我不能顶嘴”这种现象;而蓝领群体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劳动者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不应该自卑,同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使自己的尊严不受践踏。

除了用人单位,社会更应尊重这一群体,因为城市的发展、生活的便捷离不开他们。试想,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会计,一个老师,一个经理很快就能被替补,但是如果是一个掏粪者呢,还那么容易被替补么?

最难招工的年底该怎么办

《为什么春节前是招聘的关键期》最近刷爆朋友圈,来自世界500强的人力资源总监在接受集团要求在过完春节两个月内(就是3月底,中间还有春节)招募大批量中基层人员的招聘任务时,他力排众议认为春节前就是招聘的最关键期,在付诸实践后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而他也给出了其中的解释之一——有意向找工作的人不会放弃任何机会。

由此推之,春节前也是招聘蓝领农民工最好的时节。每年春节前后,是人员流动几乎最大之时,但流动最频繁的时候,也是有意向找工作换工作人数最多的时候。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劳务中介与用人单位又应如何抓住在这一机遇呢?这需从招工与留人两方面着手。

春节招工攻略

1、对前来应聘人员,嘘寒问暖,提供人性化的贴心服务

1

从前的老一代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加上信息传播不对称,招聘的天平主要掌握在劳务从业人员手里,那么自然很多人习惯于对农民工吆三喝四、高高在上。现在则大为不同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加上对互联网工具使用熟练,权利意识较强,不能再如从前那样高高在上,想骂就骂了。所以,现在最为首要的是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因此,一声嘘寒问暖,轻轻掸掉应聘者身上的雪,递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车接车送,一定会让他们印象深刻,再加上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入职之后赠送被褥等生活必需品,相信一定会让他们心动。

2、重视离职员工,建立员工社群及信息库,在社群运营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投入

4

就目前来看,重视离职员工已经成为解决用工荒的最重要的策略,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为离职员工建立专门的社群,让那些愿意入群的人尽可能地加入群。但这往往不够,现在人们的群都太多了。很多人碍于情面加了,但是很快就变成死粉或者干脆退出。那怎么办呢?既然是想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要真诚地舍得先付出。那么,是否可以建群时就定位为离职员工福利群之类的,每逢过节就发红包或抽奖之类的——特别是在春节这样的节日。如此,才能让更多的离职员工真正留下来。

其次,传统的笨办法也不能少,还是需要为离职员工建立信息库,以确保不时之需。比如,在企业需要大量用人时,不妨群发短信再试试。而在春节,则问候短信不能少。

3、红包利诱,奖励老员工带人做工

7

劳务中介与用人单位不妨利用老员工的人际关系,鼓励员工向公司推荐蓝领人才,并视情况而定实行阶梯红包奖励,同时向老员工承诺会尽可能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待遇,为他们带来的新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与福利待遇。

4、加大工业厂区及火车站招聘宣传力度

2

在市各大工业厂区及人流密集区如火车站、汽车站,派发招聘简章,并实施户外摆摊流动招聘,以加大宣传及扩大招聘力度。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制作贺卡式宣传单,既可让员工把公司的问候带回家,又可加大招聘宣传。

5、深入劳务大县、大乡摸底调查、宣传发动

10

重点掌握劳务大县、大乡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信息,利用政府统计局以及当地人际关系动态更新人力资源信息库。实地调查摸底,进一步核实外出务工集中地和人数,在各村、各乡人口流动集中区域张贴企业用工信息、招工标语,依托乡镇户外电子显示屏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并悬挂横幅,大造舆论声势,把企业用工信息送进每个居民、农户家中,建立当地招聘微信群、QQ群,加大潜在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务必做到信息宣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6、做好联合政府,做好开展企业用工服务系列活动的准备

3

依托春风行动,在市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企业招聘专区,在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市企业专场招聘会,在重点乡镇(街道)、村开展送就业岗位下乡活动,形成市、县、镇、村四级招工快速通道。而这需要各劳务中介及用人单位在春节前就做好相关准备,如何横幅、条幅、宣传册、场所、人员安排等等。

春节留人攻略

1、鼓励一线工人春节错峰休假,并帮助其家人在城里团聚

8

鼓励员工错峰休假,并给予充足的现金奖励,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员工家人免费到城里一起过年,共享春节盛会。如近日,苹果的代工厂富士康率先发起了过年加工资的留人活动,随后和硕科技也对过年加班进行了表态,表示在过年期间加班将会给予三倍的工资奖励。据悉,此次富士康的加班更多的是为了留住员工,避免春节后的用工荒。

2、年前拟定员工激励政策,确保人员稳定

5

为加大吸引力,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降低流失率,用人单位应在年前拟定激励政策开展业余活动,加大对员工的关怀力度。第一、向基层员工发放年终奖金,同时发放适量年货,过年回家红红火火也热闹,同时也可以和家人分享,家人就变成了员工年后回来上班的积极力量;第二,为员工订购春节来回车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排专车接送,这样可让员工更加安心与放心工作,避免抢不到春节票;第三,增加人文关怀。如在工作现场的工人生活区,提高伙食待遇,开辟文化活动室;第四,对于年后准时员工返厂给予开门奖、车票报销、免费观看春节电影等福利。

3、利用好年会等团队聚会活动,加强员工交流

6

利用好年会等团队聚会活动,充分肯定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并对进行一对一员工谈话,帮助其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并计划明年的工作方向,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同时树立员工榜样,对于得到奖励的这些优秀的员工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些奖励,他们的优秀点和发光点,在年底总结会上要大张旗鼓地宣布和表扬,以此激励所有员工。同时,在团队聚会如年会及年后春游活动中尽量约家属一起参加,让家属成为公司员工稳定的有力保障。

4、大打温情牌,不畏严寒驱车千里接员工返岗

9

中山市太兴家具有限公司老板李兴畅连续多年驱车上千公里给当地籍贯的员工父母拜年,并贴心地将自己的员工接回中山。这家企业老板春节探访的足迹,已遍及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而这个效果也十分明显不仅得到了员工的大力称道,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这一行动一方面温暖了老员工及其家属的心,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能。因为老员工的及时返回,熟悉岗位,有助于生产质量高的产品。因此,劳务中介与用人单位不妨效仿一二,从身心去关怀这一群体,人心都是肉长的,打东家打西家,谁家把他们真正当人看,尊重他们,他们就会选择谁。

老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他们有经验。如果企业多些人文关怀,打造其与员工命运共同体,提高凝聚力,降低员工流失率。这不仅可能节省一笔招人的成本支出,将相关费用列支改善老员工的待遇,他们享到的甜头,就是最好的样例,这比任何招聘启事都有效。

减少工伤、做好善后,是缓解中国劳动力迅速衰竭的当务之急!

摘要:

一方面,若我们四处在喊招不到人,另外一方面却又不爱惜劳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咎由自取。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以前树木丰茂,反正觉得永远都永不完的木材,随便浪费。现在用的差不多的了,要么树太嫩不好用,要么是些老树都有蛀虫或者弯曲等毛病,如果我们此时再不知道爱护树木,那么我们很快就要耗尽了可用木材。

a6560b7a839a6988-43df8ab4b5c0621b-b8983e0ea57c198cce9edeefe1f02e37

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77亿农民工,其中外出打工者1.68亿人。在庞大的数字背后,“工伤”是这个群体心中讳莫如深的顾虑,大多数工人并没有工伤保险,一旦意外,索赔维权、二次就业之难将超乎想象。

9c2abd18cb3c6edfa4cdd179de28802d

合同难签订,工伤无保障

根据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仅为36.2%,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仍有高达60.3%的外出受雇农民工未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在《201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参保率最高的制造业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34.2%、医疗保险22.1%、养老保险21.4%、失业保险13.1%、生育保险9.3%、住房公积金5.3%。而这也是在近年来中央推动地方工伤社保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相应社会保险缴纳记录,证明不了劳动关系,无法申请工伤的农民工不再少数。

工伤认定难,合法权益链条频频断裂

“因工受伤”“因工殉职”……类似的字眼儿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然而,不少伤者甚至死者却不能名正言顺地说自己是“因工”受伤,更不能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当前,“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享受工伤待遇”,这一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链条,在现实生活中频频断裂。劳动者发生工伤后的“认定难”,已成为他们获得人身伤害赔偿的“一道门槛”,甚至比讨薪更艰难。

ninja141414500477606

目前进行工伤认定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另一条路就只能申请劳动仲裁。但是由于大部分用人单位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很少为农民工买保险,若是面临比较大的工伤赔偿,用人单位就更不愿意承认这个工伤事实,并否认与受伤的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

同时,不少用人单位利用正当法律程序能拖就拖。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主任佟丽华律师曾对现行工伤维权的法律程序进行分析指出,要走完一个完整的工伤维权程序,总共需要3年9个月,最长甚至要6年7个月。这对于受了工伤的农民工而言,每一天的生活都异常艰难。

身心受创,工伤二次就业难

目前,尚无准确的数据、研究报告关于工伤给农民工生活带来的影响更多的侧重工伤维权。但农民工工伤所带来的不仅是维权索赔问题更多的是身心受创、就业难。有多少农民工因为工伤而对身体造成永久损害、无法完全康复;有多少农民工因工伤而被亲人嫌弃,“久病床前无孝子”;又有多少农民工因工伤造成二次就业难,生活始终无法步入正轨?

工伤4

笔者在社工服务过程中发现,工伤工友在受伤后容易产生“我是残疾人”、“很多事都做不了”、“出去会被笑话”、“很丢人”等想法,内心趋于自卑,自我认同度低,对未来很迷茫。

QQ图片20170106160124

“他们对再就业没有什么打算,觉得只要能找到工作就很好了,即使待遇很差。”东莞市同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宋刚虎表示“但不少工厂负责人在知道工友受过工伤后,都不愿意雇佣他们。”即使工友的伤对他希望从事的工作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工厂负责人也不愿意接受,或者是答应试用一段时间,最后再以不适合等理由让工友离开。

据了解至今,“同耕”共跟进了17名7级及以上工伤(即靠近手掌的关节全部受伤且功能丧失)工友的再就业问题。在这17名工友中,8人继续留在东莞寻求就业机会,另有9名工友拿到赔偿后返回了老家。留下的8人中,目前只有3人找到了工作。而返乡的9名工友基本都没有再就业。

小编观点

1、减少工伤,做好善后,是缓解中国劳动力迅速衰竭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若我们四处在喊招不到人,另外一方面却又不爱惜劳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咎由自取。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以前树木丰茂,反正觉得永远都永不完的木材,随便浪费。现在用的差不多的了,要么树太嫩不好用,要么是些老树都有蛀虫或者弯曲等毛病,如果我们此时再不知道爱护树木,那么我们很快就要耗尽了可用木材。

edc19abcc0f126e775b0380d1dd17838

因此,如果我们用工企业、劳务从业者、政府监管部门等,都能从理念上真正认识到劳动力愈加宝贵,在用人过程中当注意制定好良好的安全作业标准并执行到位以确保员工安全。即使万一真发生了事故,也要真正地做好他们的善后关怀工作,不然寒了农民工的心,对于那些有工伤可能的岗位来说,可能越来越难招人了——现在的新一代蓝领了都不是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一代了,老一代已经打好了基础让他们进退自如;最为重要的,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减员”,不可不慎待之。

2、 签订劳动合同、推动工伤保险全覆盖是关键,

国家政府应对农民工工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从政策方面推动企业、社会劳动合同的签订,实现工伤的保险全覆盖,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同时应加强宣传劳动合同不仅能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也是企业权益的保护伞尤其是在用工荒、招工难的大环境下。

而工伤保险更是降低劳动者劳动风险、企业用工风险的有效举措。如果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发生事故,由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确定是工伤的,由政府劳动鉴定机构对工伤职工的伤残情况进行等级鉴定,由政府社会保险部门按规定进行赔偿,劳企双方满意,为企业大大降低了各种用工风险。

3、政府应针对工伤群体出台专门的再就业法律条文和政策,而不只是参照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政策

对于拿到残疾证的工伤工友来说,无论是选择继续留在外面打工还是返乡,都有一定的政策支持。而没能评到残疾证的工伤工友在再就业方面更是享受不到什么政策优惠,他们处在一种更为尴尬的位置。因此,就这方面而言,工伤群体的再就业法律条文和政策基本属于空白更别谈政策落地。笔者以为,工伤致残与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残疾的人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工友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受伤致残的。

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应针对工伤群体出台专门的再就业法律条文和政策,而不只是参照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政策,以增加他们的就业、创业机会。

4、增加职业培训召开专场招聘会

笔者在陪同工友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除了残联外,一般的人才招聘市场或中介基本都不会有针对残疾人的招聘服务,更别说工伤群体了。笔者以为,政府和企业应联合起来增加对工伤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并召开专场招聘会;相信受过工伤的他们更珍惜工作机会。

dbc9e040bfc759c7955ed52b0298fe82

同时企业应主动为工伤者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和平等的就业机会,不能因为他们受过工伤就带上有色眼镜,帮助他们重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这样才会使在岗的人踏实工作,提高稳岗率,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前提下。而社会大众更应看到工伤工友们默默为社会发展建设做出的贡献,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自信心。

资料来源:《工伤后工人再就业:机会少 歧视多 压力大》

我们这届年轻人竟然比父母年轻时还要穷

现在的年轻人动辄就得吃土,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态是,交了房租吃完饭,口袋里已经剩不了几个钱,倘若控制不住再剁剁手,能勉强养活自己到月底已是幸事。

作为一名初入社会的新青年,还不能轻易吐苦水,因为前辈们会语重心长地教育你:大家年轻时都辛苦,你们的条件比当年好太多,不要太脆弱。

这时候需要问,我们的条件真比当年好太多吗?说别的太虚,直接看收入。以购买力作为衡量标准,和前辈们当年相比,年轻人拿到手的工资实际上是增加了还是缩水了?

答案挺明显,这么些年,中国年轻人的起薪涨幅,远远没追上白菜、猪肉、房租乃至房价翻滚的倍数。非要强行关联,近些年社会新鲜人的生活水平与大群体的富裕程度甚至成反比。

更坏的消息是,参考国外的情况,年轻人的生活还会更糟糕。

最近的数据显示出,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日子一代不如一代。眼看国家越来越富,早晚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在他们现在的惨像里,DT君看到了我们的未来。

一个经济学研究团队获得了美国数百万条税收记录,据此构建了一个数据集,追踪不同年代30岁美国人的收入,经通货膨胀调整后再对比其父母在同年龄时的收入。该研究团队由来自斯坦福、哈佛和洛杉矶大学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

研究发现,在1970年时,30岁的人中有92%收入超过父母在该年龄的水平,可是到了2014年,这一比例大幅降至50%。

上面这张根据研究成果绘制的折线图中,横轴表示年轻人出生时所处的经济阶层,从左至右为由贫到富,折线显示在不同年份出生的比父母更能赚钱的30岁美国人占比。在每个经济阶层,折线都随着时间稳定地下降。

这项研究成果的标题很直接——《衰退的美国梦》。在大萧条时期出现的“美国梦”,被历史学家詹姆斯·特劳斯·亚当斯在《美国史诗》(1931年)中定义为:对于所有人来说生活会变得更好、更富足、更充实的梦想之地。这对年轻人来说意味着,跟父母年轻时相比,他们能赚更多钱,生活水平也更高。

《华盛顿邮报》在报道这一研究时总结,“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已经侵蚀了美国孩子长大后比父母赚更多钱的能力,对年轻人来说,他们的美国梦正在坍塌”。《纽约时报》也将美国梦的衰落归咎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凸显的经济不平等。

不仅仅是美国,西方发达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标题十分耐人寻味——《比父母更穷?发达国家的收入停滞或减少》。报告对来自全球25个最富有国家的过亿劳动者情况进行了评估,发现新一代年轻人最终都将面临着比其父辈穷困的严峻威胁。

因为,收入正在逐年减少。

更具体的数字是,从2005年到2014年,这些发达国家有65%到70%家庭(5.4亿-5.8亿人)的实际家庭收入(包括工资收入与资本收入)处于停滞或减少的状态。虽然政府转移支付和减税缓解了这种状况,但仍有近四分之一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在此期间停滞或下降,而在1993-2005年期间,这一比例仅为2%。

其中,意大利的情况最为严重,2005-2014年间100%意大利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都没有增长,在荷兰这个比例为70%,英国也高达60%。

收入增加微乎其微的家庭比例急剧上升,这一现象影响了收入分配中的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和教育程度低的工人,这导致他们比自己的父母一辈更加贫穷。

报告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衰退与缓慢复苏,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原因,而人口老龄化趋势、家庭规模缩小以及工资占GDP比重下降等这些长期变化因素也发挥了作用,并且还将继续产生影响。

麦肯锡的调查预测,如果过去十年这种低迷的经济增长还将继续,收入没有显著提升的家庭比例,将在未来的十年升高至70%到80%。

消息虽然不乐观,生活还是要继续。国内的年轻人可以强行给自己打几针安慰剂,比如说,看完上文后发现,国外年轻人过得也挺惨;再比如说,后辈未来很大可能比我们更惨。这样想一想,看看面前这盆土,是不是也能勉强下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