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上海静安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发展新平台;黑龙江哈尔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开园;人力资源初创「HiBob」D轮融资

8家单位共同助力上海静安打造人力资源服务驱动未来发展新平台

近日,上海静安区举办“重振经济,汇聚人才,稳定就业——人力资源服务驱动未来发展新平台启动暨静安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重点项目签约活动”。

据介绍,人力资源服务驱动未来发展新平台,是静安区着力打造的“技术+资本+人才”三位一体新平台,将依托苏河湾人力资源服务基金,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助推人力资源服务向现代服务业相关细分行业拓展延伸,提升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此外,平台还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引才引智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为适应新时代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人才配置提供精准的专业服务。

作为全国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所在地,近年来,静安区持续发挥在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的优势,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新闻来源:新浪新闻。文章仅作分享,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联系我们处理。)


黑龙江哈尔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开园

近日,哈尔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开园揭牌仪式在“中国·哈尔滨人力资源中心”举行。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哈尔滨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25家高校人才工作站和14家市属企业集团代表,20家入驻园区企业、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协会、产业园运营机构及九区九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参加。

产业园现已吸纳中智人力、上海外服、黑龙江川海、哈尔滨外服、北方国际等20家知名企业入驻,业务范围涵盖服务外包、薪酬设计、人才测评等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各种业态。

(新闻来源:哈尔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章仅作分享,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联系我们处理。)


人力资源初创「HiBob」D轮融资1.5亿美元,估值飙升50%至24.5亿美元

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基于云计算的人力资源平台「HiBob」近期宣布筹集1.5亿美元的D轮资金,估值为24.5亿美元。

本轮融资由General Atlantic领投,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等机构跟投。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融资总额为4.25亿美元。

「HiBob」于2015年在以色列成立,为人力资源团队提供了管理员工所需的多种工具,包括为新员工办理自动化入职流程、管理时间表和休假审批、进行民意调查等。

该公司表示,已经连续六年保持着“三位数的收入增长”,其员工人数在过去一年翻了一番,仅去年就招聘了超过370名新员工。

(新闻来源:36氪。文章仅作分享,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联系我们处理。)

天坤控股创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科创驱动,以人才服务全产业链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服务商。

在全国近300个城市拥有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人力资源咨询、培训与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已服务超5000家企业,服务雇员规模10万余人,是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服务100强品牌。

行业动态|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收官;邮政快递业职业技能提升工程;职业本科高校招生工作逐渐收尾

 

1、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赛区所有赛项圆满收官

近日,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赛区所有赛项圆满收官。大赛分为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财经商贸、能源动力与材料、中国制造与传统文化、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8个赛项单元,共设有15个竞赛类赛项和8个展演类赛项。“智能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赛项,瞄准的是眼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紧缺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无人机维修与应用”等项背后是当下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

本届竞赛最大的创新亮点就是中外选手组队模式,中方选手从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获奖选手(院校)中选拔而来,外方选手来自“鲁班工坊”建设院校和在华留学生。

(新闻来源:新华网)

2、国家邮政局、人社部联合印发方案,实施邮政快递业职业技能提升工程

近日,国家邮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邮政快递业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八方面主要任务,包括要强化行业职业体系建设。推动构建多层次职业标准,加快快递新职业(工种)及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完善行业人才信息服务。要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行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大力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深入实施“151”邮政快递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方案》 鼓励行业企业依托共建学院、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等共建实训基地、职工培训中心、创新创业基地、专家(大师)工作室等。

(新闻来源:新华网)

3、职业本科高校招生工作逐渐收尾,招生人数大规模增加

今年职业本科高校招生在各省逐渐收尾,多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的招生办工作人员表示职业本科招生人数正迎来大规模增加。据悉,河北省3所职业本科高校每所招收统招生规模均从去年的350人增加到2000人以上。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供考生选择的本科专业也更丰富。在各公办职业本科高校推出的本科招生专业中,相当一部分都入选过“双高计划”的高水平专业群。

根据今年5月1日正式实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等。职业本科高校的社会认可程度也在持续增加。

(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行业动态|热烈庆祝818中国人力资源日,致敬勤劳可爱的HR

8月18日为中国人力资源日。2005年,中国人力资源沙龙与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共同倡议并发起中国人力资源日。

这个节日的设立,致力于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进步,促进整个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完善 人力资源体系 ,提高中国人力资源从业者的技能和行业地位。

天坤控股集团在此致敬所有勤劳可爱的HR,祝福HR朋友们节日快乐!

天坤自2008年创立以来,深耕人力资源行业十余年。在如今疫情反复、外部环境动荡不停的情况下,HR的未来、人力资源行业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图景?天坤集团也一直在思考。

延展高端服务价值,打通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

疫情导致外部环境时刻处于变动当中,企业要在不确定的风暴中保持相对稳定地前行,需要员工有更加敏捷的技能组合。但是过去惯用的线下招聘活动常常受到疫情影响,企业内部的岗位名额也在缩减。

企业方始终在思考,如何花更少的成本招到更专业的人才?这就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能够提供更加高效的人才访寻和培养的服务。

很多企业开始青睐使用长期雇佣员工 + 外围补充员工的模式,灵活用工服务和平台的市场将更加广阔。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未来有计划购买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等人力资源高端服务。

但是目前,大部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然只提供人力资源招聘、外包和派遣等传统服务业态,无法跟上企业端需求。未来的人力资源服务想要发展得更加长远,需要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提供人力资源战略咨询、专业培训、高级人才访寻等服务形式,打造全产业链服务。

天坤控股集团作为人力资本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打通招聘、派遣、人事代理、管理咨询等诸多业务,更开拓职业教育领域,展开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从源头培养技能人才,响应大国工匠战略,为企业端输送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专业化将成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后疫情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以及社会对于人力资本的逐步重视,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时,将越发注重以专业能力为导向,例如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机构提供的人才精准匹配度等等。

与之相比,目前市场上的多数机构存在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产品开发供应不足等问题。

对于中小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来说,过去的“小而全”策略已经过时。不同市场主体有着个性化的需求,需要精准定位,提升从业者素养,加强专业技术含量,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打造“小而美”的服务质量与品牌效应,则有望占据更多市场。

天坤控股集团旗下已创立多个子品牌,如天坤人力、天禾职教等等,在各细分赛道深耕,致力于提供严谨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

展望未来,天坤也从内而外加强变革,拥抱数字化的科创趋势,精进业务、加强创新。不断为人力资源领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解决方案。

行业动态|全国范围内将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部分职业资格考试将降低工作年限要求;山东潍坊人力资源数字产业园平台上线

1、多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

人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将于8-10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

重点援助对象为:

(一)失业1年以上、大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身有残疾的登记失业人员;

(二)脱贫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身有残疾、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三)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主要措施为:1、健全援助工作台账 2、收集援助岗位信息 3、制定分类援助计划 4、组织系列送岗活动 5、加快援助政策落实 6、强化基本生活保障

(新闻来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政策适当降低部分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有关事项的通知》,在不降低职业资格水平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13项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推动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调整方案将于2022年起实施,考生按新的条件报名参加今年的考试。考试工作年限要求调整后,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的职业资格可继续按照有关规定与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对应,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新闻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3、山东潍坊人力资源数字产业园平台上线

7月29日,潍坊经济开发区举行了人力资源数字产业园平台上线运行仪式。据介绍,该平台是一款公益性蓝领交付平台,国内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用工企业均可免费注册使用,双方可在线精准匹配用工需求和人才储备,快速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比。

平台可对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普工类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等需求类型,季节工、小时工等工作性质以及需求紧急程度等情况进行大数据处理,并输出用工情况分析报告。

(新闻来源:潍坊传媒官方)

行业动态|长三角劳务地区派遣合规用工指引;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加强家政劳务品牌建设

1、四省市联合发布《长三角地区劳务派遣合规用工指引》

7月26日,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为引导用工单位依法依规使用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依法依规开展劳务派遣经营活动,推进劳务派遣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维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劳务派遣合规用工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从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劳动纠纷处理三个方面阐明了二十二个规范要点,引导长三角地区统一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旨在帮助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明确在劳务派遣用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应当重点关注的法律问题。

《指引》中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岗位的使用范围以及劳务派遣用工比例,并以明确的定义区分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在劳务派遣单位的选择、劳务派遣协议的签订、被派遣劳动者应当履行的义务等方面也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指引》重点针对易产生劳动纠纷的方面,例如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和终止、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应当提供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损害补偿等细则均提供了详细解读。

(新闻来源:人民网)

2、人社部、民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的意见

近日,人社部、民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要求建立零工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制度, 旨在更好地促进零工人员实现就业。

意见从强化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完善零工市场信息化建设、秩序维护等十大方面进行规划和部署。

意见提出,强化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广泛收集零工需求信息,多渠道、多形式发布。强化零工快速对接服务,建立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优化零工快速对接流程手续,组织流动招工大篷车、定向招聘等活动,促进供需匹配对接。

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引导零工人员参加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困难零工帮扶服务,建立零工人员分级服务机制,对待工时长、低收入家庭、残疾等大龄和困难零工人员加强就业帮扶。

完善零工市场秩序维护,公开零工市场服务制度、服务热线和投诉举报方式,严厉打击黑中介、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服务场地设施支撑,合理利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场地资源,设立零工对接服务专区,有条件的地方可就近设立零工服务场所。

完善信息化应用支撑,动态收集更新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信息,提供“一网通办”服务。扩大零工服务多元化供给,鼓励多方参与零工市场建设和运营管理。开展零工市场动态监测,建立零工市场动态管理名录。

(新闻来源:新华社)

3、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政劳务品牌建设的通知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全国妇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政劳务品牌建设的通知 》旨在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家政劳务品牌。

《通知》指出要对已形成相对成熟运营体系的、未形成固定品牌名称、以及分布较为零散的拟开发家政劳务品牌进行分类培育,帮助各类劳务品牌进一步聚焦地域和行业特征,规范管理服务,扩大市场影响力。

各地将搭建“政府部门+家政劳务品牌+家政劳务输出基地”模式,为家政劳务品牌搭建对接渠道,开展家政服务劳务输出,建立行业内、区域内合作联盟。

《通知》鼓励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开展家政劳务品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完善家政劳务品牌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新闻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行业动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654万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人社部7月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冲击,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人社部门一方面积极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共促重点群体就业。针对下半年度稳就业保就业的具体措施,张莹提出如下规划:

一是加快释放减负稳岗政策红利。实施政策落实快办行动,积极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留工补助“免申即享”,实施缓交社会保险费“即申即享”,推进就业补贴政策“直补快办”,尽早释放更大政策效益,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稳岗扩岗。

二是加力促进创业和灵活就业。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深入实施创业培训,跟进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融资支持,举办中国创翼大赛等系列活动,激发劳动者创业创新动力。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三是加密组织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活动。持续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快线下招聘有序恢复,提升线上招聘实效,切实提高市场匹配效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动员市场力量积极提供就业服务。

四是加大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支持力度。全面启动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落实未就业毕业生普遍联系、实名服务,对困难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提供“一人一档”“一生一策”专项服务。加快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招录进度,做好“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招募,推进百万见习岗位募集,集中发布城乡基层岗位,千方百计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五是加强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举办劳务品牌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鼓励返乡入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启动就业援助“暖心活动”,聚焦大龄、残疾、低保家庭、长期失业等困难人员,送信息、送服务、送政策、送保障。

(新闻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与普通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

从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的认知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共识,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本次职教改革的一项重点建设内容。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层次的外延,更是职业教育观念的突破。双线并行、相互融通的“H”形人才培养机制消除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隔阂,彰显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特色。

 

本科职业教育应坚守本科教育的层次性。从字面上看,本科职业教育的教育层次似乎无须讨论,但在实践层面仍有很大问题。表现在:源于重学轻术的传统观念和对职业教育的固化认识,人们容易把本科职业教育视为传统本科与高职高专的中间层次,认为本科转型是教育层次和要求的降低,这其实是对国家“促转型”的误读。

由图可见,第一层次是技术操作。这一层次只要依据所学知识,通过反复训练便可达到,属于中职教育要求。第二层次是技术运用,重在针对技术冲突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属于高职高专要求。第三层次是技术集成,旨在综合多种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重要改进,属于本科职业教育要求。第四层次是技术创新,重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或研发新的技术,属于专业硕士培养要求。第五层次是技术发现,重在找到新原理或提出新发明,属于专业博士培养要求。因此,相对于较低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本科职业教育应该以综合性和创新性应用为着力点,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达到职业工程师的能力要求。

在职教类学校为数众多的情况下,我国推动地方本科转型不是为了解决应用型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层次不够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实际上,现代产业技术交叉融合的特征,要求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跨界能力;不仅能够熟练应用,而且能够应用创新。这就决定了转型高校的培养规格是“必要的本科底蕴,较强的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要求是“就业有实力、从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既要体现本科教育的层次性,又要强化应用人才的类型性。

如何合理处理两个关系?

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兼顾。

无论哪种类型的本科教育,都需要理论知识和学术能力,都有实践要求和职业追求,其差别仅在于侧重面或平衡点不同。蔡元培先生曾指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础,两者并进始可”。因此,面对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冲突,不能“非此即彼”,而应通过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重建课程载体,把理论与实践分离变成学、用、创相融,才能实现两者兼顾。

第二,基本标准与类型要求相结合。

受时代背景所限,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提出,本科学业标准仅体现层次区别未考虑类型差异。目前,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结构的变化和职业教育体系向高层次延展,仍采用同一标准指导人才培养导致地方本科高校“想转但不敢转”,这既不利于本科教育同质化的消除,也不利于本科职业教育的实施。学术型本科与本科职业教育既存在差异,又具有共性,其人才培养应体现基本标准与类型要求的结合。因此,国家层面应当依据高等教育发展,修订本科教育基本标准;行业协会以基本标准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地方高校围绕行业标准,细化制定学校培养标准,从而形成国家、行业、学校三级标准体系。

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将被打破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通常止步于专科,这被认为是其发展的关键“瓶颈”。如何打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提出,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迈向高质量

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抢手了。这是不少企业的真实感受。

职校毕业生受欢迎,缘于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接重点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工学结合、注重实训、模块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系列“组合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21个城市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成各类职教集团1500多个,覆盖了90%以上的高职院校、近70%的中职学校、近3万家企业。

 

健全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长期以来,“低人一等”的偏见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考不上高中去读中职,考不上本科去读高职”的想法根深蒂固。针对这一误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陈子季说,“十四五”期间,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需做好制度建设三件大事:

第一,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目的是依托这一制度,把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在内容上、培养上衔接起来,使任何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职教高考制度,进入任何一个职业院校的任何专业学习。

第二,健全普职融通制度。在课程共享、学生流动两个层面进行,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资源共享和理念借鉴。

第三,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制度。规定职业教育的学生和普通教育的学生学习成果等级互换关系,进而规定在特定领域两个教育序列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权利。

但目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是短板。不过“职教20条”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为此,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27所学校独立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设置了247个高职本科专业,并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建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的国家制度。

“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已有27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构建起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职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完整体系,推动人才培养向高素质创新型提升。

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2857.18万人;中职招生600.37万,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70%;高职(专科)招生483.61万,占普通本专科的52.90%,缓解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焦虑,促进了教育结构优化。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认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将由三级学制构成,即职业中等教育、职业专科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专家指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重大举措,也是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重要路径。

种种表现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将被打破。

首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落幕,职业教育风口来了!

4月13日,首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落下帷幕,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

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会议旨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本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具有标志性意义,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教育地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教育仍然面临结构性矛盾,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领域的短板。

此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对于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短板”问题,助力其进一步改革发展,传播了哪些积极信号,我们为此总结如下:

第一,职业教育受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职教20条”出台后,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得到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再次强调,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

第二,将进一步推进职普融通。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既要纵向贯通、自成体系,也要和普通教育横向融通、协调发展。无论在课程共享还是学生流动层面,都将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资源共享和理念借鉴。
职业教育轨道学生与普通教育轨道学生,在升学、求职、工作待遇、职务晋升等方面也将享有更平等的机会。

第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将得到更大量化。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已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然而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相比,仍有差距。
随着各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将走出职业院校。

第四,职业教育将重实践。技能培养必须在实践中学习、磨炼,这是客观规律。实践证明,越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越接近生产一线、越接近实际操作过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就越高。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作为办学基本模式,改革教学教法,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增长才智、提升技能。

第五,职业教育改革将进一步推进。随着系列改革的推进,我国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搭建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完善专业教学标准,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大学培养和在职教师教育齐头并进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培训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各地职业教育不断发展:

在甘肃,集中力量建设1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30个高水平专业群,着力打造35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100个优质专业,成为打造“技能甘肃”的重要支撑。

在山西,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山西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来源,促进就业的主渠道,教育扶贫的主力军。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一手抓建设、促发展,一手抓改革、提质量,全省职教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江西,12个区域性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将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水平,拟投资25亿元建设的全国首个职业教育虚拟仿真(VR)示范实训基地,将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在西藏,西藏采取一系列举措,着力搭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努力构建以中职教育为基础、高职高专为重点、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区内办学和区外办学并举、区内外职业教育优势互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广东,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广东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初步实现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校企双元育人、交互训教、岗位培养,学徒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

在海口,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与40多家企业缔结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这所中职学校的学生以过硬的综合素质连续19年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工作。

在江苏,无锡高新区把区校一体化融合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全面贯通、人才培育与区域发展全面连通等。

在重庆,市长王鸿举要求把职业教育打造成重庆的品牌,成为重庆的城市名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要求,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加快建立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新体系。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推进重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重庆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上海,上海出台了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方案,重点围绕临港自贸区产教融合核心试点区,推动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签订若干重大产教融合项目;74%的中职校有贯通专业,贯通专业点占专业总数的35%,每年贯通招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6%,已初步形成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纵向的培养体系,并已考虑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培养试点。上海现有9家国家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37家上海市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养基地,职业院校占80%以上。2021年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职业院校也将成为承办和参与赛事的主力军。

新专业涌现,职教应如何承接?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顶层设计,到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任务导向,再到2020年,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暨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的前瞻布局,七年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逐步推进。

2021年3月20日,教育部组织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修订,教育部发布实施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新版《目录》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总体从三方面服务对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第一,目录修订突出了“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接现代产业体系,用“三级”分类,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358个、高职专科层次744个,高职本科层次247个,全面覆盖国际通行的41个工业门类及我国最新发布的新职业。

第二,目录修订突出了“新”。深度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比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了集成电路技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智能光电制造技术专业。对接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设置了婴幼儿托育服务和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管理、冰雪运动与管理等专业。

第三,目录修订突出了“特”。新版《目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第一次一体化设计了中职、高职专科层次,高职本科层次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逐级递进,课程深度逐层增加,人才定位有机衔接。

新版《目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时代方位,全面贯彻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契合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理念,专业名称等体现了政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研制程序严谨、科学规范、成果显著,形成了定位清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一体化专业目录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需求奠定了新基础、树立了新坐标。

 

专家权威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新版《目录》研制总顾问鲁昕

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是职业教育“一盘大棋”中的关键落子,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们进一步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地位,并通过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培养大批服务产业高级化和供应链现代化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创设了良好条件和环境。

“十四五”时期,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人才结构、专业结构,实现教育体系与经济体系、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专业建设是服务科技自强自立、现代产业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数字中国、振兴乡村经济、助力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更是基础性措施。职业教育所有改革只有落在专业上,才能落在课堂上,才能落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上。

当前,以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重要增长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对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技能结构提出全新要求,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势在必行。

《目录》研制以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为关键,体现了“十个对接”特征,即专业对接新技术岗位、对接新职业岗位、对接新业态岗位、对接市场化需求、对接卡脖子难题、对接智能化生产、对接智慧化管理、对接精准化服务、对接数据化应用、对接数字化技能,相关成果实现了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表述、一体化呈现,在专业名称、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核心基础课程等4方面全面升级,有利于推动中高本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