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寄希望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代替一线劳动者是不现实的

当下正火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否可以取代一线劳动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是不是有了人工智能就可以不要蓝领了呢?就不需要进行繁杂和费心的员工关系管理了呢?

想想,多少年了,以泰勒为代表的西方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不就是想把人当机器来使用,只一味地考虑生产效率么?但自从工业革命开始就没间断过的工人罢工停产,就一直釜底抽薪地宣告这个理念的破产。那么,若今天的机器能真正代替工人工作,那泰勒的理论不也就可以取得完全胜利了吗?
1

6
在讨论这个事情之前,我们且来一下这个有名的段子:

20世纪50年代,福特汽车CEO亨利·福特二世和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负责人沃尔特·卢瑟参观位于克利夫兰的新发动机厂。

福特指了指机器说:“沃尔特,你怎么让这些机器人缴纳工会会费?”

卢瑟则回敬道:“亨利,你怎么让它们购买你的车?”

这个段子就指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工人都被机器代替之后,若他们没有了收入,这些机器生产的东西又卖给谁呢?经济社会还能持续吗?笔者以为,最为要命的是,人类现在大多是靠工作来获得人生的成就感和意义的,若以后工作也不做了,人类是不是会变得比较空虚无聊而增加犯罪率和加速自我毁灭呢?

3

而且,当工人发现机器会抢夺其工作之后,大面积的失业会不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不可知。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就有上了中国政治历史教材的“卢德运动”:

在19世纪初的英国,因为机器的使用逐渐排斥手工劳动使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导致工人对机器产生不满,从而爆发了以破坏机器为目的的卢德运动。

4

所以,就单从社会正常的运转来说,这样的担心都是杞人忧天的——政治家们可不希望失业和不稳定把其搞得焦头烂额的。

当然,以上只是我们开篇想与您分享的一个切入点。事实上,这个问题本来就没那么简单:

现在谈“机器人夺走一线劳动者的工作”为时尚早,且不说包括支持机器永续工作的能源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就哪怕是能源问题解决了,人类很多包括精神、心灵在内的非物质需求不是机器人所能代替的。比如:空巢老人的安养问题就不是机器人所完全能解决的;其次,那些需要精密操作的工作也不是机器人能完全代替的。

因此,机器人只能代替人类一部分枯燥、重复、危险等工作,人类只不过最多将逐步由“生存型劳动“转变为“生活型劳动。

为何这么说呢?

5

一、“机器夺走人的工作”论断存在着固有的漏洞,比如没电了怎么办?

机器不可能完全代替人,比如以下几种情况:

1、没电了——人类目前的能源主要靠电力,且不说能源持续的问题人类尚未解决。就即使解决了,能源输送的线路管道等若出现问题,机器一样地转不动;

2、机器人坏了——此点不需多言;

3、需要感情的时候——比如养老、育儿等家政服务;哪怕抛开此类服务不谈,如若我们以后的生活服务全部都由机器人代替的话,会不会很孤单?早上卖早饭的,机器人;公交车,机器人;门卫,机器人;办公室前台,机器人;中午饭,机器人;理发,机器人……

6

二、一线劳动者难道非得把全部时间用来从事物质性的生产型劳动才有意义?这是把人物质化和工具化的看法,这也是员工极端事件频发的根源。

那些古时的贵族,如今的财富新贵,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阅读、写作、音乐创作、文化活动、慈善活动等等。这些,当机器人可以取代很多一线工人的枯燥劳动时,应该是让每个普通人都活得有尊严。如今,是时候在一线劳动者中产生更多作家、诗人、手工艺者、画家等的时候了。

一线劳动者这样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恐怕大家想做的是保护好这样的生活状态,有几个人还想去不满和制造动荡呢?那些因枯燥和压力巨大而“跳楼”等一线劳动者的悲剧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杜绝了?让一线劳动者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大部分的时间,这将极大的降低员工关系管理的成本。

三、事实上,大量需要精密操作的工作还是离不开人的——一直以来大量使用自动化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如今又重新大量使用工人的“逆潮流”而动即可知:

据汽车新闻网站Autonews报道,由于机器人不能满足S级轿车工艺的需求,梅赛德斯·奔驰正在使用工人代替机器人,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梅赛德斯承诺在S级轿车上提供包括碳纤维内饰、加热和冷却绝缘螺丝(heated and cooledcupholder)以及轮胎气门嘴四种不同帽盖等多种服务选项。但现实情况是,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工艺要求。为满足消费者们多样化的定制需求,工人的优越性再次凸显。同时,由于工人的灵活以及便捷性,人类再一次主导了梅赛德斯的生产线。

8

辛德尔芬根(Sindelfingen)工厂是戴姆勒集团全球制造中心的轴心。梅赛德斯·奔驰生产总监舍费尔(Markus Schaefer) 在该工厂表示:“按照当今社会的工业化程度以及人类需求的众多变量,机器人已经不能够完全处理这些内容了。因此,我们正在节约资金、通过雇佣更多的员工以保证我们的未来。”

辛德尔芬根工厂同时也是戴姆勒集团最大的工厂,长久以来一直享受着自动化的便利。这个工厂生产了顶级车型,比如超豪华S级迈巴赫(Maybach)轿车。但这个有101年历史的老工厂可不是什么古董生产线。

该工厂具备每天加工1500吨的钢铁,年生产40万辆汽车的能力。因此,更有效率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在这里非常重要。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生产轿车以及其他大众产品的加工工艺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动因是多样性的需求。尽管机器人非常可靠、并能够按照既定程序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机器却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在提供更多样的车型、配置更多功能方面,标准化的机器生产力不从心。

借助自动化生产,舍费尔在2005年时曾将一辆汽车的生产时间从61个小时降低到30个小时。但现在他却表示:“现在的变量太多,机器已无法承担这部分工作。它们不能协调各种各样的差异,无法适应各种变化。”

舍费尔补充道,熟练技工重新回到生产线上只需要一周的时间,而当初让机器人上线、设定程序都花了好几周时间。在这段停工期,辛德尔芬根工厂的生产将会暂时停止。

机器人耕作

因此同时,三月份销售的改版梅赛德斯E级也是减少机器使用的成果之一。为适应该车的抬头显示技术(向挡风玻璃投放时速、导航等信息),制造商将使用一个可移动、轻量化的小机器或者一名工人代替原先的两个机器人。

但不可否认,机器人不可能消失,它们将会变得体积更小、更灵活并与工人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生产。因此,梅赛德斯将这种工人与一系列小型机器人一同生产的情形叫做“机器人耕作“(robotfarming)。

9

当然,梅赛德斯并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它的竞争对手宝马以及奥迪也在测试轻量型的传感器机器人,使它们足够安全,能与工人一同劳作。这种变化目前正在加速影响汽车行业,而车企的目标是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新形势并超越对手。汽车正在加速变为轮子上的智能手机,而汽车制造商目前正面临巨大的压力,让他们的车型与时俱进,更快得推陈出新。这个频率变化早已不是原先的七年产品周期了。

汽车制造商需要迎合消费者的差异需求。对梅赛德斯而言,这意味着到2020年前,它需要增加30个车型,其中包括10个全新车型,并未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比如竹木面板内饰、内饰香味以及点亮梅赛德斯那颗标志性小星星等亮点服务。

当下早已不是当初大批量生产的年代,那时的车身通常是黑色,留给客人的基本上是选择车身颜色的权利。而现在客人要求的是更丰富、更多彩的差异服务。“我们将在更多工人参与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动化程度。我们需要灵活应对这些变化,” 舍费尔补充道。

四、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机器人的大量使用让工人解放出来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真正“工匠精神”和满足未来个性化需求的生产回归,这些,都会让工人重新回归更有意义的工作。这个时候,员工关系管理也许将由内部走向大量的外部协作沟通。

以美国为例:工匠是美国最初的中产阶级。在工业化开始之前,很多人在农场里当银匠、铁匠或者木匠。20世纪,这些工匠被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浪潮“吞没”。但是哈佛大学劳动经济学家劳伦斯·卡茨认为,在下一波自动化浪潮中,工匠会回归。他特别期望3D打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那需要通过数据化设计来构造复杂的物体。

10

卡茨说:“一个多世纪前的工厂让产品标准化,并且通过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制造出廉价的产品。但是类似3D打印之类的新技术能够生产出不仅廉价、而且具有个性的定制商品,那么那些标准化产品就没人会要。不得不说,信息技术和机器人可能会‘消灭’传统的工作,并且产生新的‘手工经济’,当经济运转的指挥棒是‘自我表达’时,人们就会把时间放在风雅之事上。”

换句话说,未来社会不是一个消费社会,而是一个创造力社会。技术的发展让生产工具由流水线回归到个体,让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更加民主化。

美国和世界各地已经冒出了一些叫做“制造者空间”的工业商店,“哥伦布理念铸造”是其中最大的一家,这家工业商店原来是一个制鞋厂。目前有数百名客户按月付费使用店里的机器,他们为了生产出自己满意的个性产品在这里焊接、抛光、油漆、等离子切割或者操作机床。

11

2月的一个下午,3名男子在这里摆弄着有60年历史的金属车床;在他们的身后,一个民间艺术家在教一名上了年纪的妇女如何把她的照片印到帆布上;还有一个戴着护目镜的男人在不远处焊接当地一家餐厅的标志。人们在这里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里不仅是工厂,还是一个社交中心。

这一切像极了工业化大生产之前的手工作坊,也许,这就是在历史长河中被机器淘汰了的工匠的“复仇”吧。

而这一回归,也许将造就大量的生产高手,反过来为一流的工业制造再注入新的活力。

那么,这个时候,当梅赛德斯·奔驰汽车这些高端品牌需要一流工匠的时候,可能还得非常谦卑地去把这些工匠请到企业上班。但是,但是这些已经自由惯了的工人,要让他们去上班,如果没有足够的尊重和愉悦的工作环境,恐怕他们是不愿意的。

所以,在未来,企业的员工关系也许将由内走向外——企业需要大量的内外部协作。那么,与这些企业外的高手在日常搞好关系就变得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警醒到: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有机器了,不怕工人不干了,就不再重视与工人的沟通。等遇到机器坏了、需要精密生产等时候,工人自然也可以待价而沽,恐怕企业还要花费更高成本。

机器完全代替劳动者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继续重视员工关系管理——被机器挤走的工人一旦以别的方式安身立命了,想请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同时,应该感谢有了机器的帮助,我们再进行员工关系管理就更容易了。因为在从前,不管你多么关心爱护员工,对于那些高危枯燥的工作如电焊、高温、粉尘、因辐射而防护要求高等岗位,员工还是离职率高居不下。现在,若机器能取代一线劳动者完成这些工作,则我们的员工关系管理就更好推动了。至少,当他们晋升为机器的管理者时,在工作的满意度上,会有大幅提升。

热烈欢迎宁夏中卫市万新恒市长一行来访天坤国际考察交流!

2016年11月25日,宁夏中卫市市长万新恒、宁钢集团董事长曹广江等领导莅临天坤国际考察交流。天坤职教集团执行总裁孙义、天坤国际行政副总监邹玲、天坤国际职教集团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奎、天坤国际执行总裁助理王瑶等进行热情接待。

333

参观考察

万市长一行参观了天坤国际上海总部文化展厅、优蓝网办公区、天坤职教集团展厅,深入了解了天坤国际的企业规模、核心业务、未来战略规划以及天坤职教集团的整体情况。

444

座谈交流

随后双方举行了座谈交流。孙总向万市长一行详细介绍了天坤职业教育集团的核心文化、PPP办学模式及成功案例、校企合作、特色专业打造、办学优势等方面情况。孙总表示,天坤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大力投资正是响应中央政府“教育扶贫”的号召,受到政策支持;而优蓝网作为一个致力于创造高匹配度的大众招聘移动平台,其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更是为职教学生未来的就业安置提供了保障。天坤职教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的管理模式、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来访领导们的高度肯定和赞赏。

万市长介绍了中卫市地理位置、人口资源、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情况,他着重介绍了由美国亚马逊AWS与宁夏大学、中卫市政府共建的宁夏大学亚马逊云计算学院,这是亚马逊AWS首次与中国公立大学在本科学科教育实践领域的深入合作,也是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联合成果。目前该学院已招生近400名,但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运作。万市长表示希望后期中卫市政府与天坤能够达成合作,发挥天坤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和管理模式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亚马逊云计算学院的发展。

555

本次万市长一行来访天坤国际,与天坤在职业教育投资、人力资源等领域达成了诸多共识。双方均表示期待尽快达成合作关系,最大力度地发挥政府与天坤国际双方的优势,促成优势互补,开创共赢局面。

666

据悉,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黄河前套之首,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钟灵毓秀。目前中卫正在打造全域旅游城市,国际云端城市,特色产业城市,物流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

2015年7月,宁夏大学、亚马逊AWS、中卫市政府就已签署了关于推动设立宁夏大学亚马逊云计算学院的合作备忘录。据了解,宁夏大学亚马逊云计算学院的主攻方向是AWS云计算专业人才培养,AWS将云计算培训课程、认证体系、创业支持计划,以科研教学与实际动手实践融合的方式融入宁夏大学的教学体系,帮助宁夏大学设计和开发云计算课程,培训和认证授课教师,帮助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掌握世界最前沿、实用的云计算专业知识和实战技能,以创新方式满足学校系统性培养云计算人才的需要。同时,亚马逊AWS还将帮助宁夏大学中卫校区建设“云校园”,中卫校区也将成为中国首个全面采用AWS云服务的高校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