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更渴求的是被重视的“服务”,而不只是物质层面的消费升级

随着蓝领人群收入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一些以传统蓝领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品类处境艰难,比如方便面的销售数量下降了 12.5%,啤酒下降了 3.6%。相对的,酸奶和宠物食品等高端品类以及大多数品类中的高端单品保持增长,比如宠物食品的销售额增长了 11.7%,酸奶增长了 20.6%。而糕点、糖果和冰淇淋的销量跌幅均超过 11%,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们对于健康饮食更加关注。

近年来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对完善和技能培训的增多使得部分蓝领工人劳动效率提高,能按时上下班、周末不用加班,收入还能增加。这样的情况比原来没有休息日、每天加班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产生其他消费,消费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逐步提升消费能力的蓝领群体开始将消费中心转移至非快消品类,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成熟,快消品在普通家庭总支出中的占比不断缩小,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准,数据显示,快消品在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已经从2011年的40.9%,下降至2015年的39.6%。同期影院收入每年平均涨幅高达35.4%,国际旅游涨幅为28%,净水器销售额增长超过50% ,消费者更愿意将钱花在教育、旅游、娱乐这些方面。

蓝领工资逐年上涨,但与之对应的品牌与相关服务却非常欠缺。

蓝领人群的聚集程度高,蓝领工人所处的工作、生活区域范围小,但是密集程度高。在白领聚集程度高的地方,很自然的形成了城市综合体,城市CBD,这也使得万达这样的商业地产商兴起,但是在蓝领聚集区却没有兴起服务于城市蓝领的商业地产商。其次,蓝领人群聚集区都是在城市周边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等配套公共设施的完备程度不尽相同,包括当地主流人群对待蓝领打工人群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当地政策对于蓝领人群的管理方式也不同,而这些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蓝领人群聚集区的“地貌”。

1、蓝领人群的服装市场

从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服装行业已经和电商的结合程度非常高了,并且大众网上购买服装的用网习惯也已经形成,但是在蓝领人群,通过电商渠道来购买服装的行为并不普遍,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蓝领人群虽然有聚集地,但是却很难提供有效地址,或者提供的地址并不能够安全     的接收到快递。包裹损失率太高。
>>>>

  蓝领人群的用网习惯刚刚兴起。

>>>>

  电商渠道的服装卖方,相对于面向蓝领人群的服装店铺或者流动摊位,并不具备价     格与选品上的优势。甚至在体验度上,售后服务上流量获取成本上还有劣势。

2、蓝领人群的饮食市场

单从饮食市场来看,蓝领人群对于饮食的需求并无特殊性,当然价格可能是区分蓝领人群与主流人群的一个重要角度,其实光就从价格上来讲,蓝领饮食消费市场与大众饮食消费市场并无两样,如果硬要区分的话,结合蓝领人群的特点,好吃、份大量足是最重要的,而白领及以上阶层更多最求的则是格调、文化、情怀等食物之外所附加的东西。

3、蓝领人群的住房市场

由于蓝领人群的高流动率,他们更倾向于短期的消费,而对于长期消费来讲并不感冒。没有蓝领人群会在自己的工作区域购置一套房屋,这不仅不符合他们的消费习惯,他们的收入也不允许他们进行如此高昂的固定资产消费。因此蓝领工作者几乎全是短期房屋的租住者。虽然很多大型制造企业,会为蓝领员工配备宿舍,每月仅收取低廉的水电费,但是这些员工宿舍简陋的硬件条件以及刻板的宿舍管理章程,依然无法杜绝宿舍内的偷盗等问题,这样的宿舍无法满足蓝领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宿舍外租房居住。

以蓝领人群每月3500元的最低工资来计算,他们在租房上的投入大概是300,房租支出仅占他们工资的10%。 然而300-500元月租的住房仅仅是工厂提供的集体宿舍的替代。出租屋一般都是由私人所有,私人以银发族的老太太居多,这些出租屋都是由靠近工厂的老旧小区改造而来,小区的物业也是缺失的,原有的住户几乎不会考虑继续居住在这样的小区里。在面积约100平米的出租屋内,出租屋被隔成了8个小套间,每个小套间面积不足10平米,小套间内的设施有:一张1.2米的单人床,一个落地柜之外。小套间内的通风不畅,采光极差,需要开灯才能有光亮。小隔间配备的电器有一只悬在天花板上的昏黄的电灯泡和一把小型的电风扇。所有住户合用一个卫生间洗澡、方便,合用一个阳台晾晒衣物。这种出租屋一般不会配备客厅。相比于工厂提供的集体宿舍,出租屋的硬件设施并无明显改善,但是出租屋的环境更加自由,但这样的居住环境内体验度依然很差,也无法保证他们的生活和财产的安全。

4、蓝领人群的出行

蓝领人群迁徙的跨度也许会很大,不少蓝领人群的家乡都在中西部等地区横跨千里来到东部沿海地区工作,但是蓝领人群迁徙的频次却很低,这种长距离的跨域,往往只发生在春节前后,这也形成了我们独有的春运现象。

因为蓝领人群多是在工作地附近租住,路程大概在步行15分钟以内,除了部分地区因结婚需求之外,根本没有购买汽车的消费必要,所以这类人群和汽车市场几乎是绝缘的。并且很多蓝领人群,甚至没有购买电动车的消费习惯,这主要是因为电动车属于大件消费,在难以保证财产安全的居住环境下,极其容易丢失,且多数可以步行到达,此外提供代步服务的个体丰富,比如三轮车、出租车和公交车都可以满足蓝领人群的短途需求。

总体来看,目前多数品牌还主要定位于白领阶层,但据调查表明,现在蓝领阶层的收入是要超过普通白领的,城市中,白领人群的消费能力不足蓝领人群的一半。

农民工

但蓝领人群在收入提高的同时,所配套的服务远不能满足、匹配他们的收入。消费市场中的二元结构异常明显,蓝领人群遭受的配给隐形歧视严重。现阶段提供给蓝领市场的很多产品,远远无法满足该阶层的需求,蓝领阶层其消费能力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相较于白领人群被商家以及社会所重视的各种人性化设计及和相关服务,真正切实从重视蓝领这一群体的切身感受出发的相关商业设计和服务则太少。而为蓝领阶层的人性化设计则非常稀少。甚至在公共设施的使用上蓝领人群也处于弱势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对蓝领人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其他行业巨头也都陆续插入进来,如BTA三巨头,其中百度通过搜索体验的优势与技术,为企业(职位信息)和用户(求职者)之间搭建一个很好的桥梁,让用户通过百度招聘能够简单快速找到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多重分析,为用户提供有效的职位。随后,百度糯米正式上线,通过大数据分析、百度搜索流量导入等方式精准覆盖从业人群生活的方方面面;阿里巴巴、腾讯也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其中。

相信,随着这些巨头的介入,蓝领人群的消费市场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针对蓝领人群的品牌、服务及公共设施和相关政策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预计在三到五年之内就会围绕蓝领人群形成一个万亿级的超级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