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生态研究院】新生代农民工隐居嵩山修道八年,我们不要再以为他们只要能挣钱就行了

【小编观点】
日前河南80后小伙隐居嵩山,住洞穴吃野菜修道8年火爆整个网坛,我们不禁在想为何一个正值而立之年的小伙选择远离室外喧嚣,隐居修道苦读道德经8年?其背后是蓝领人群对于文化及精神食粮的强烈渴求。但是他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建筑工地、理发馆、小饭馆、出租屋之间辗转穿行,为养家而奔波,为挣钱而劳累,娱乐生活枯燥而单调,身在城市却很难触摸到城市文化的温度,精神生活的丰富。

未标题-1
但是,谁要以为这些人除了劳作吃饭方便睡觉以外,再没有其他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那就是对他们毫无认知。且不说马斯洛那个“需求层次说”理论揭示的道理,就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古话来说,就能够轻易看到人对“美”的追求,是何等的强烈和持久。物质的美咱不说它,农民工即便收入菲薄,也有偶而饕餮一次的机会,况且他们极易满足,一顿羊肉泡馍外加一瓶啤酒,就能让他们大快朵颐,得到别人体会不到的美感。但精神文化的美——戏曲的、文艺的、电影的、音乐的、文学的就很少来敲他们的窗户,很少人专门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相反甚至出现了农民工进图书馆频遭嫌弃、辱骂的现象。他们作为城市建设的最大功臣,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社会更应提供他们文化精神的食粮。
而优蓝网正是认识到了蓝领在精神生活上方面的需求,在2016年拍摄了一系列蓝领电影,关于蓝领求职的《大毛打工记》,农民工子女的留守生活《坚强的留守》等。此后优蓝网将继续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
【小伙隐居修道8年】
28岁的王一空(化名)是河南豫东人,他20岁时来到嵩山峻极隐居修行,至今已有8年。在山上,他不与外界联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功、打坐、读书等。在能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更是全心全意修行,过着清苦贫乏、与世隔绝的生活。为何他在经历高考失利、工厂生活后却毅然决然选择隐居嵩山清修?最大的原因便是执着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王一空看来,于山野间观雨听风,看草长花开、日出露消,在看似无所事事的生活琐碎中,反而能找到幸福。
未标题-4
【52岁农民工艺考9年 想当王宝强】
黄仁祥是地道的农民工出身。15岁当兵,19岁退伍回来后开始工作。之后,他做过电焊工、木工等多份职业,最近一份工作是家电修理,月薪2700元。从1986年开始黄仁祥参加了十余次正式高考,其中艺考是第9次。周围的亲戚朋友大多劝他别考了,还不如踏实工作赚钱,早点成家。黄仁祥却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表演。他说人都要有梦想,还有,考了这么多年,放弃有点舍不得。如果能考上大学,黄仁祥希望毕业后能从事演员相关的工作,还希望有机会像“草根”演员王宝强一样,“他从北漂打拼成演员,那种精神让我挺感动的!”

1212
【保洁员写出3万字散文集】
李剑是咸阳武功县著名农民工诗人,他不甘心一辈子当农民工,索性利用闲暇时间读书看报。2014年,他开始构思创作自己的“回忆录”——所谓回忆录,其实都是年轻时在老家的所见所闻。他用自己的语言和纯粹的个人经历,将父辈们的苦难和亲情镌刻在纸页上,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两年时间,他边工作边写作完成了自己3万字手稿散文集《心总是热的》。他说,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农民工。对于未来他有更长远的打算,“今后我还准备继续学习,继续写作,希望将来出一本能够公开发行的正规书籍,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农民工。”

未标题-5
他们渴望音乐,但只会在演奏圈外驻足聆听,不敢上前参与;他们渴望健身,但在豪华的健身馆前望而却步,不敢消费;他们喜欢电影,但昂贵的电影票和爆米花,似乎不在他们消费的范畴,他们只能攥紧了口袋里的钞票,因为一次电影,就可能是一周的餐费;他们也渴望去图书室一饱眼福,但图书室开放的时间,正是他们为生存奔忙的时间┅┅他们能够支配的,就只有上网、听歌,或者老乡聚会。他们需要社会给予专属于他们的文化精神食粮。

未标题-2
而优蓝网正是认识到了蓝领在精神生活上方面的需求,在2016年拍摄了专为蓝领人群打造的系列电影,关于蓝领求职的《大毛打工记》,农民工子女的留守生活《坚强的留守》、老一代农民工《我们都老了》等。此后优蓝网将继续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为蓝领人群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 * The template for displaying Comments. * * The area of the page that contains both current comments * and the comment form. The actual display of comments is * handled by a callback which is * located in the loop-comments.php fi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