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钢厂民工日卸300吨货看老年农民工的苦与累

【小编观点】

这些天,我们一直高度关注钢厂民工日卸300吨货每吨6毛 为省钱用盐巴煮面事件,为什么要如此关注此事件呢?看到他们工作的场景,我们不禁心疼不已!
我们不禁联想到自199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因农村生存困境不得不离乡背井、抛家弃子、外出打工谋生村。到了城市,农民们被称为“农民工“,处在城市边缘的群体,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用辛勤的汗水建设一个又一个城市的繁荣。然而他们却被歧视的生存着,没有社保,没有医保,甚至连工资都拿不到,直到老去。
对于这些老年农民工来说,他们从未要求过国家在他们年老时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他们忍受着小病拖着,大病等死的生死循环。只要能生活下去,农民工们都忍了,这是多么伟大善良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体!

【钢厂民工】
老三今年60岁了,是河南安阳一钢厂附近的农民,他和他的同伴一样没有什么特长技能,都是普通的农民,农闲时到钢铁厂做临时矿粉装卸工,一年四季就这样每天的干着。卸一吨矿粉6毛钱,他一天最多的时候能卸300吨。老三说起这个很开心,他说这样每天都能挣近200来块钱,比种地还挣的多。

钢铁民工01

正在卸货的工友,他们年级最大的已经60多岁了,因为家庭贫困,又没有什么特长技能,为了家庭他们只能每天拼命的卸货。

【建筑民工】

fsdsdfsd
老徐的工作是在工地上给墙体贴保温板,他今年58岁。

【环卫工人】

jkv
环卫工人整整除雪17个小时。衣服被打湿,饭也来不及吃,只能抽空啃几口馒头;渴得实在受不了,他们会吃雪解渴

【小编总结】
当整个社会还在纠结于延迟退休政策时,老年农民工群体则无声地演绎着“延迟退休”的苦与累。如今国内不少地方都明令“严禁60岁以上农民工一线作业”,但老年农民工的人数却一再冲高,归根到底,未富先老是根本原因。他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担子,挣钱不仅仅是为了养老,也是为了养家。

【蓝领生态研究院】新生代农民工隐居嵩山修道八年,我们不要再以为他们只要能挣钱就行了

【小编观点】
日前河南80后小伙隐居嵩山,住洞穴吃野菜修道8年火爆整个网坛,我们不禁在想为何一个正值而立之年的小伙选择远离室外喧嚣,隐居修道苦读道德经8年?其背后是蓝领人群对于文化及精神食粮的强烈渴求。但是他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建筑工地、理发馆、小饭馆、出租屋之间辗转穿行,为养家而奔波,为挣钱而劳累,娱乐生活枯燥而单调,身在城市却很难触摸到城市文化的温度,精神生活的丰富。

未标题-1
但是,谁要以为这些人除了劳作吃饭方便睡觉以外,再没有其他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那就是对他们毫无认知。且不说马斯洛那个“需求层次说”理论揭示的道理,就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古话来说,就能够轻易看到人对“美”的追求,是何等的强烈和持久。物质的美咱不说它,农民工即便收入菲薄,也有偶而饕餮一次的机会,况且他们极易满足,一顿羊肉泡馍外加一瓶啤酒,就能让他们大快朵颐,得到别人体会不到的美感。但精神文化的美——戏曲的、文艺的、电影的、音乐的、文学的就很少来敲他们的窗户,很少人专门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相反甚至出现了农民工进图书馆频遭嫌弃、辱骂的现象。他们作为城市建设的最大功臣,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社会更应提供他们文化精神的食粮。
而优蓝网正是认识到了蓝领在精神生活上方面的需求,在2016年拍摄了一系列蓝领电影,关于蓝领求职的《大毛打工记》,农民工子女的留守生活《坚强的留守》等。此后优蓝网将继续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
【小伙隐居修道8年】
28岁的王一空(化名)是河南豫东人,他20岁时来到嵩山峻极隐居修行,至今已有8年。在山上,他不与外界联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功、打坐、读书等。在能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更是全心全意修行,过着清苦贫乏、与世隔绝的生活。为何他在经历高考失利、工厂生活后却毅然决然选择隐居嵩山清修?最大的原因便是执着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王一空看来,于山野间观雨听风,看草长花开、日出露消,在看似无所事事的生活琐碎中,反而能找到幸福。
未标题-4
【52岁农民工艺考9年 想当王宝强】
黄仁祥是地道的农民工出身。15岁当兵,19岁退伍回来后开始工作。之后,他做过电焊工、木工等多份职业,最近一份工作是家电修理,月薪2700元。从1986年开始黄仁祥参加了十余次正式高考,其中艺考是第9次。周围的亲戚朋友大多劝他别考了,还不如踏实工作赚钱,早点成家。黄仁祥却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表演。他说人都要有梦想,还有,考了这么多年,放弃有点舍不得。如果能考上大学,黄仁祥希望毕业后能从事演员相关的工作,还希望有机会像“草根”演员王宝强一样,“他从北漂打拼成演员,那种精神让我挺感动的!”

1212
【保洁员写出3万字散文集】
李剑是咸阳武功县著名农民工诗人,他不甘心一辈子当农民工,索性利用闲暇时间读书看报。2014年,他开始构思创作自己的“回忆录”——所谓回忆录,其实都是年轻时在老家的所见所闻。他用自己的语言和纯粹的个人经历,将父辈们的苦难和亲情镌刻在纸页上,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两年时间,他边工作边写作完成了自己3万字手稿散文集《心总是热的》。他说,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农民工。对于未来他有更长远的打算,“今后我还准备继续学习,继续写作,希望将来出一本能够公开发行的正规书籍,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农民工。”

未标题-5
他们渴望音乐,但只会在演奏圈外驻足聆听,不敢上前参与;他们渴望健身,但在豪华的健身馆前望而却步,不敢消费;他们喜欢电影,但昂贵的电影票和爆米花,似乎不在他们消费的范畴,他们只能攥紧了口袋里的钞票,因为一次电影,就可能是一周的餐费;他们也渴望去图书室一饱眼福,但图书室开放的时间,正是他们为生存奔忙的时间┅┅他们能够支配的,就只有上网、听歌,或者老乡聚会。他们需要社会给予专属于他们的文化精神食粮。

未标题-2
而优蓝网正是认识到了蓝领在精神生活上方面的需求,在2016年拍摄了专为蓝领人群打造的系列电影,关于蓝领求职的《大毛打工记》,农民工子女的留守生活《坚强的留守》、老一代农民工《我们都老了》等。此后优蓝网将继续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为蓝领人群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中国职场生态研究院:如何拯救中国制造和就业? ——从董明珠煮米饭说起

【小编观点】
董明珠在两会期间上门煮米饭,让消费者知道中国制造完全取胜国外品牌。正如此前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马桶盖被证实是中国制造的一样,中国企业完全有底气亮出自己的产品叫板国外品牌,从而打造自己的品牌,在拯救中国制造的同时也拯救中国产业工人的就业。
【导语】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倒闭的大型代工厂就有20家:万士达、联胜科技、联建科技、奥思睿德世浦、兆信通讯、福昌、中天信。这些都是业内比较知名的代工企业。同时2016年初2000多家台资企业大举‘撤资’东莞,500万工人‘无工可打’被迫离开。中国制造业正面临钱所未有的危机。如何拯救中国制造,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不妨从董明珠煮米饭谈起:

d3
【董明珠煮米饭事件概况】
2016年3月8日,正值“两会”期间,董明珠为近百家媒体朋友献上了一场散发着阵阵清香的“白米宴”——通过在同等条件下蒸煮出来的米饭,一款来自格力旗下子品牌大松的高端电饭煲要与来自国外价值上万元的高端电饭煲一较煮饭水平的高低。经过盲测格力电饭煲获评最好。自此之后,格力电饭煲走上了康庄大道,销售量不断刷新。且多次被国内主流媒体称道。

d2
【事件启示】
董明珠为何要煮米饭,又为何敢煮米饭?这些都发人深思。董明珠之所以要煮米饭,究其原因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格力电饭煲的魅力,想让大家都知道国货不必洋货差,从而树立格力电饭煲“健康、可口、营养”的品牌。而董明珠之所以敢在众目睽睽之下煮米饭,其背后的实力不言而喻。据调查,董明珠为了研发这款能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的电饭煲花了3年时间,光实验室用掉的各种米就多达4.45吨。而在现场,董阿姨更是直接表示:这次的体验活动,就是告诉人们,格力愿意用行动来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体验活动中,消费者对我们电饭煲煮的米饭表示认同,国家质检总局通过检测,证明格力电饭煲在营养保留等方面也比国外的要好。

d1
反观国内某些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企业严重缺乏工匠精神。如今近期质检总局发布《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目录(2016年版)》,木家具、儿童家具、床上用品这三类产品频繁上榜。去年,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消息,深深刺痛了中国制造业的神经。明知是国内就能生产的商品,甚至即便从国外“淘回来”的宝贝有可能就是“Made in China”,国人也宁愿舍近求远、大费周章。对此,消费者给出的解释是:国外的产品标准更高,即便是在国外买国货,质量也比国内的好。言外之意,他们最看重的是用高标准约束出来的产品优良品质。而最近的一则报道,似乎恰恰印证了他们的观点。
而某些企业虽然拥有了与国外产品的实力,却不敢形成创立自己的品牌,不敢与国外品牌叫板,宁愿帮其代工也不愿为自己的产品负责。因而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发挥工匠精神,专注产品,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树立品牌意识,敢于为自己的产品负责,勇于亮出自己的产品与国外品牌叫板是其杀出重围的重要手段。

d4

六一儿童节来了,职场妈妈你在干啥呢

六一儿童节来了,我们的妈妈在干啥呢?某第三方机构发布了《2016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在此次调查数据中,有6.65%的女性已经生育了二胎,有29.39%的女性暂时未生育。从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来看,未生育二胎的女性当中,不想生育二胎的比例为58.71%,而在未生育的女性中,不想要小孩的比例为20.48%。

职场女性生孩意愿较低
数据显示,不想要小孩和不想生育二胎的女性群体主要是80后、90后群体。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想要小孩时,“抚养孩子费用太高”以56.8%的得票率位居榜首,“时间、精力不够”以53.6%的得票率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升值与孩子存在一定的冲突性。影响生育重要因素还包括“担心影响工作、职业发展”。在职场女性看来,最担心的生育期间会发生的变化则是“职位被别人顶替”,这一选项得到了68.23%的女性受访者的认同。据悉,不少女职工反映,生了孩子回到工作岗位后,工作被边缘化了,待遇变差了,甚至办公室换到厕所对面。有些单位通过降低待遇减少工作,让女职工自己辞职。有些单位甚至觉得直接解除劳动关系更“合算”,就直接辞退员工。这对于职场妈妈而言是极为不公正、不公平的。

1 3

2
工作时间外家庭第一位
通过对“职场妈妈最迫切需求”的调查显示,女性生育后职场需求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可自由支配的工作时间”和“8小时工作时间外,家庭第一位”,其得票率分别为76.5%和67.11%。与此同时,有50.26%的女性认为职场妈妈需求“更高的薪水”,有41.54%的女性认为职场妈妈需求“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39.39%的女性认为职场妈妈需求“较低的工作压力”,有14.49%的女性认为职场妈妈需求“更高的职位”。对于大多数职场妈妈而言,她们更渴求孩子与工作的平衡,希望能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

4
超7成女性不会做全职妈妈
本次调查显示,有71.85%的女性表示不会考虑做全职妈妈,会考虑做全职妈妈的女性仅占受访女性总数的18.53%。在被问及“不做全职妈妈的主要原因”时,“生活压力大,丈夫的收入不够生活”得票率最高,得到了75.54%的女性受访者认同,同时也有74.5%的女性表示不做全职妈妈是因为“脱离社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除此之外,有67.18%的女性是因为“对事业的追求和理想”不做全职妈妈,有55.58%的女性认为“长期不工作造成夫妻关系的困扰”

5
职场家庭易出现爸爸妈妈去哪儿的现象
关于与孩子共度的高质量时间,职场妈妈似乎更胜一筹。在典型的工作日中,超过一半(58%)的职场妈妈每天与孩子共度4小时或以上,而仅41%的职场爸爸如此。仅4%的职场妈妈表示她们每天与孩子共度的时间为1小时或更少,相比之下职场爸爸的比例为10%。职场中的妈妈和爸爸都要继续在工作与家庭平衡中挣扎。值得注意的是夫妻双方均有工作(或退休)的家庭已达77.6%。这意味着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变少,容易出现爸爸妈妈去哪儿的现象。这在农村已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农村留守儿童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一。6

7

 

8

培育一流蓝领工人要从职业教育入手

中国职场生态研究院: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肯定是实体经济的现代化。实体经济现代化,则建立在培育一流蓝领工人的现代化上。但现状却是一流的蓝领十分匮乏。

中国蓝领工人,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二是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前者是由农入工,后者是由学入工。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受教育的方式和程度,相同之处则在于在某种程度上都缺乏长期、正规、系统的教育规划。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加强职业教育入手。

蓝领

农民工培训上要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这需要从政府、社会和用人企业三方面入手。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印发《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计划,我国将从今年起到2020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使他们能得到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免费开放课程提升自身素质与从业能力。(3月24日新华社)。这一举措是培养一流蓝领工人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企业也需须的是完善蓝领工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切实保障工人的利益,给予农民工长期发展的职业晋升渠道,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培训上,要扭转观念、加大招生数量、强化师资力量。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普遍认为比高等教育要低人一等,导致家庭不愿送、孩子不愿上、企业不愿要的“三难”境地。 截至2015年底,全国在校的初、高中学生高达8000万。其中高中人数近3000万,而大学扩招后,每年进入大专及本科院校就读的学生大概为800万,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仅仅是在完成规定教育之后即进入社会就业体系,从这个角度说,他们还不具备谋生的一技之长。因此,大力增加中专技校的数量、增强中专技校的办学力量、扩大中专技校的招生比例,最终将此纳入如同义务教育并轨的教育体系,是解决批量培育一流蓝领工人的有效捷径。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取消61项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减少降低了就业和创业门槛,规范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其公信力与含金量,有利于学生更好就业。

此外,高中职院校应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推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项目的顺利展开。

2016年3月4日,受承德通达中等专业学校邀请,由优蓝网求职辅导专家组成的服务队远赴承德,举办专场培训大会,当地政府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代表、学校教职工等百余人参加本次培训。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当地的务工人员普及互联网知识以及各类职场知识。优蓝网运营总监马国峰还直言要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走出别人的世俗眼光。不仅如此,他还给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职场建议,“当你的老板提出意见时,你一定不要立刻去质疑去辩解。当你的老板给你提出一个要求,如果你没有尝试10种以上的方法去努力,就不要轻易说‘不’”。同时,他也鼓励现代大学生应勇于挑战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老板赏识。此次活动受到学校热烈欢迎,也表明企业走进校园将会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将有利于职业院校培育一流蓝领工人。

“互联网+”“合作办学” 职业教育的未来?

中国职场生态研究院:此前,老牌美股上市职教公司正保远程教育宣布,已与郑州财经学院、武汉学院等国内100多所高校签订了会计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协议,开辟了一条传统模式与远程模式、线下与线上教育有机结合的校企合作新思路。

正保远程教育总裁朱正东在一次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介绍了该校企合作项目,专业共建课程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正保提供会计相关网络课程、题库和考试系统等一切教学资源和服务,合作院校老师组织课堂教学;会计真账实训则采用双师教学,由正保具备多年会计岗位工作经验的专家远程直播教学。

该项目自去年推出以来,参与院校已接近300所,在正保远程教育看来,中国仍由上万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前景广阔。

互联网+校企合作的模式是否真的前景广阔呢?

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优势在于:

1、教育资源的可调配

对教育来说,重中之重仍然是师资,而以国内的教育现状来说,地区教育水平不平等,各地师资力量分布不均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优秀的师资多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通过线上平台则打破了地域限制,能将一线城市这些优质的资源分散出去,互联网教育的用户打破了本地资源的聚集。

2、个性化定制

传统教育模式是统一化的、标准化的流程,而对于互联网教育来说,定制化成为可能。互联网资源的多元性和本身的模式决定,教育资源是可以随时获取的,是可以个性定制的。同时,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能精准对用户行为和特性进行分析,推动实现个性学习。

3、教育行业的潜力巨大

201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64万亿元,占GDP比例为4.15%。这一比例在逐年增长,我国教育的整体支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样的,对于在试水阶段的“互联网+”校企模式,也是如此。

“合作办学”校企合作

无独有偶,合作办学也成为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作为一家专注蓝领招聘、蓝领服务领域的佼佼者,天坤国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早就瞄上了“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2015年8月3日上午,临泉与天坤国际控股集团就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委托管理举行签约仪式。天坤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王云雷、副县长葛金海在委托管理协议书上签字,这标志着双方合作办学进入实质性阶段。双方商定,在保持“国有资产性质不变、公办教职工身份不变、政府对职业教育正常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县政府将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全权委托天坤集团经营管理,实行“国有民办公助”的办学体制,托管办学20年。

而“互联网+”“合作办学”的校企合作模式究竟能走多远呢?

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开辟了一条道路,企业方的介入有效地补足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校企合作模式注重学习与企业实践、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多方共赢模式。看上去是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校企合作是“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尝试,而在实践中,仍然有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李克强

今年两会上的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表示,“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列入规划要点。国家一再从宏观层面给予校企合作高度重视,然而,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实操中间,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权责如何划分,约束和保障如何确保,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教育研究院职成教所研究员雷正光教授在接受《现代员工关系管理》杂志采访中表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校企合作中,要深化校企双赢的合作关系,鼓励引校进厂、引厂进校,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和学校可以协议联合招生和培养,学校和企业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和学生签订工作合同等等。逐步改变学校求企业的局面。他说,校企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盘点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状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和稳定就业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结构出现较大调整,第三产业和城镇就业大幅增加,个体经济和创业吸收了大量就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绩,也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人员有所增加

2015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比2012年的76704万人增加747万人,年均增加249万人。虽然受劳动力供给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就业人员增加量有所减少,但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仍处高位,就业规模依然庞大,就业总量矛盾仍然突出。就业人员的持续增加,除了各部门、各地区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出台和落实各项稳就业、促就业的政策,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外,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中央明确指出,稳增长就是保就业,要将保障比较充分的就业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和底线,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三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3%,虽然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经济增长仍然是保障就业的第一稳定器。

1 20132015年全国就业人数(万人)

W020160308509817119348_r75

二、城镇新增就业增加较多,登记失业率较为稳定

三年来,虽然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在就业优先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仍然增加较多,城镇失业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3—2015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高达1310、1322和1312万人,连续三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累计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分别为 926、952和966万人,登记失业率大致稳定在4.1%左右的较低水平。

2 2013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

W020160308509817134336_r75

三、就业结构出现较大调整,就业分布更趋优化

(一)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大幅增加。伴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就业在产业中的分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远强于传统制造业。近三年来,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12年末的27690万人增加到2015年末的3283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716.3万人。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增速明显快于一、二产业,带动劳动力不断向三产转移,促进了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的明显上升。目前,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已从2012年末的33.6:30.3:36.1转变为2015年末的28.3:29.3:42.4,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三年间提高了6.3个百分点。

3 2012年末—2015年末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其占比

W020160308509817142030_r75

(二)城乡就业结构持续改善。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就业结构的改善。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2.57%提高到2015年的56.1%,增加3.5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就业人员从37102万人增加到40410万人,年均增加1102.7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从39602万人减少到37041万人,年均减少853.7万人。城乡就业结构从48.37:51.63调整为52.17:47.83。这表明,我国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已超过农村,成为我国就业的主要阵地。

 

(三)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新登记注册企业平均每天超过1万户。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非公经济就业人员的增加。2014年末,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员达24975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32.33%,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5050.6万人和8.47个百分点,平均年增2525.3万人和4.24个百分点;在全部城镇就业人员中,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员达16866.7万人,占42.91%,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3666.6万人和7.32个百分点,平均年增1833.3万人和3.66个百分点。

 

(四)重点人群就业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下岗再就业”人员、“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退役军人等的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三年来,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通过加强就业援助,强化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加大再就业支持力度,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好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和措施,有力帮扶了就业重点和难点人群的就业。据教育部数据,近3年来我国共有2175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大军,初次就业率连续13年超过70%。据人社部统计,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共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277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90万人,“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

新生代蓝领年后返程日程 预期及缘由访谈报告

新生代蓝领年后返程日程

预期及缘由访谈报告

访谈主题

“归乡”何日还?——新生代蓝领节后返程(城)日程预期及缘由扫描

访谈背景

春节是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象征一年的结束,昭示新一年的开始,新的一年,人们总会有新的想法。新的人生规划,相应的新生代蓝领在过完春节后也会有自己的工作想法和职业规划,这些想法和计划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营销计划,也影响了人力资源蓝领外包服务公司的工作计划,因此其意义不容小觑。对此。我公司员工关怀部组织了一场有关华硕在职员工的往返日程预期及缘由访谈。

访谈目的

 了解员工春节的假期安排:

了解在职员工目前的工作动态;

了解员工对目前工作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对年后工作的期望;

了解员工的年后的工作计划安排;

实施一些策略与改进措施以让员工留下或吸引他们早日归来;

访谈类型

小样本深度访谈

访谈要点

姓名:

家乡所在地:

供职单位:

照片:

1.年后您一般是什么时候从家乡返回?

2.为什么您想按时(国家法定假期)/早点/玩点回来?

3.回来之后工作怎麽安排?(回原企业?重新找?)

4.为什么愿意回原企业?或者为什么想重新找工作?

5.在工作上,对新的一年有什么要求和期待?

访谈地点

苏州华硕集团员工宿舍——景山公寓门口

访谈时间

2014男1月6日

访谈对象

华硕在职员工5名

访谈结果汇总

访谈对象一1

姓名:  王清华

性别:  男

籍贯:  江苏

职位:  华硕物料员

目前还不知道华硕集团的具体放假时间和年后的具体上班时间,估计会有一个星期的假,但是。无论假期怎样安排,王先生都会推辞几天来。因为今年春节,家里有较多的事情要处理,春节过后,不太愿意再回华硕,主要原因是:休息时间较少。体力要求较高,升职的空间小。如果条件允许。可能会在年后选择创业。如果不能创业,也会另外再找工作。

访谈对象二2

姓名:  李仁虎

性别:  男

籍贯:  江苏

职位:  华硕显示屏安装员

李先生态度比较乐观,目前也不知道华硕集团的具体放假时间和年后的具体上班时间,大概会有一个星期的假,春节过后会再请几天假,在家里与朋友聚一聚,处理完家里的事后会返回华硕继续工作。对目前在华硕的工作还比较满意。希望公司能构改善员工宿舍条件。能够多给一些休息时间。

访谈对象三3

姓名:  李强

性别:  男

籍贯:  河南

职位:  华硕一体机制造员

目前也不知道华硕集团的具体放假时间和年后的具体上班时间,大概会有一个星期的假,不过会在春节前请假回家。春节后按照公司规定按时上班,对目前的工作状况不是很满意。主要原因是,加班时间不够充足以至于不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拿着较低的底薪,比较浪费时间,而且从厂车下来到厂区上班需步行的时间较长,达15分钟,也比较费时,华硕原公司堂提供的伙食不太令李强满意。饭菜偏咸,尤其在倒夜班的时候,饭菜更难以下咽。

访谈对象四4

姓名:  黄蓉

性别:  女

籍贯:  四川

职位:  华硕显示屏制作员

目前也不知道华硕集团的具体放假时间和年后的具体上班时间,大概会有一个星期的假,但是这位美女春节不打算回家。在春节过完后便辞职回家。不愿再在华硕工作的原因是华硕最近加班的时间太少。不能够通过加班来赚取更多的工资。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女希望自己的工作有升职的空间,但是在华硕工作看不到晋升希望,因此,美女打算春节过后就回家另谋高就。

访谈对象五5

姓名:   陈立

性别:   男

籍贯:   安徽

职位:   华硕仓库管理员

目前也不知道华硕集团的具体放假时间和年后的具体上班时间,大概会有一个星期的假,自己对目前的工作还比较满意。自认为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自己的工作还比较好。但是。公司的规定的加班时间不超过100小时。这使得想赚取更多工资的陈立不愿久留于华硕。加之有在房地产行业工作的朋友诚挚邀请陈立加入团队。陈立便作出春节放假后便不再返回华硕工作的决定。

访谈总结

通过在对在职员工的深度访谈,研究小组得到了一些有效的信息。首先,对于公司的春节放假时间,大家都没有得到可靠消息,只知道大概的放假时间,但是,无论放假时间怎么安排,员工们都有自己的安排。有的想提前请假回家,但大多数员工会推迟几天后再工作,也有少数员工过年不回家。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的员工在春节过后不会在返回原来的单位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

  • 加班时间短,采访中很多情况下是去一线员工的生活休息区,这里的主要工作人群是流水线工人,相对于其他职能型的工作,这类流水线工作时间长,底薪低,工作时间不稳定,一般人会认为,这类工作的体力要求较高,希望越少加班越好,但是访谈结果大相径庭,很多公司明确规定,每个员工每个月加班不得超过100小时,本厂员工却认为规定的加班时间不够多,加之,每天正常的工作时间——早八点致晚八点的时间也没有做够。这使得很多员工不能够通过加班来获取更高的劳动报酬,大家认为,如果不能够加多的加班。原本可以加班的时间都被浪费了,人闲起来就会有压力,不得不另谋高就。
  • 升职空间小。研究小组所采访的员工80%都是一线员工。他们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工作枯燥乏味,不能够有效的锻炼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加之学历的限制。这类人员很难在生产线上获得职位的晋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认为能熟练驾驭工作后。就期望能从事更具挑战性的工作,然而,这样的梦想很难在现在的厂里到实现,访谈中,黄蓉女士说道,每天上班,只能做初级的流水线工作,如果以后仅仅只做这一种类型的工作,要想在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经验还是为零,还不如在各个行业都尝试尝一下,也许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并且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
  • 企业提供给员工的环境差,也有少数上班的员工抱怨,食堂里提供的饭菜不太好,宿舍环境不令人满意,这也构成员工离职的一个原因。
  • 个人原因,本来对目前的工作没有太大的想法,但是,如果有朋友提供好的工作,临时家里有安排。也会使员工流失,这超脱于公司的控制力量。

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春节后员工的离职率比较高,为了尽量减少人员流失率,我们除了要查清员工流失的具体原因外,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我的建议如下:

  • 开展业余活动。很多公司之所以规定,每位员工每个月的加班时间不得超过100小时,也是出于对员工身体承受能力的考虑,如果将员工的业余生活组织起来,就会减少员工的空虚和压力,为此。集团员工关怀部可以策划一些有趣的活动,如俱乐部活动、老乡会、生日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拓宽员工的交际圈,还能够提高员工对公司和企业的满意度,从而减少员工的流失率。
  • 提供必要的培训,虽然从事生产工作员工的学历层次偏低,但是,他们也想学习,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认可,能够升职加薪。如果向我公司派遣时间长且稳定的员工提供一些简单但必要的培训,如礼仪培训、管理培训、人际沟通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基本素养,为员工的升职提供便利,这也是能够很好的留住员工的方法。
  • 将员工与公司匹配。每个企业的文化都不一样,每个员工的素质也不一样,就像人力资源一样那个。人力资源公司拥有较多的企业资源和员工资源,将人员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也可以根据员工的偏好和自身条件来选择与他们相匹配的公司。只有员工满意了,才会长久的留在公司工作。实现公司、企业、员工三赢。

蛋疼的未来:难道只能做一辈子操作工?

 

文前程

 

  文前程:“只能多学学多看看,再做打算吧!”

 

文前程,初中毕业。1994年10月4日生人,才17岁大的小伙子已经脱离了稚嫩,在富士康工作了一年,一直在生产线上做sm卡回弹程式检验工作,才刚调岗到人力资源部做招聘工作。

在广安市岳池县齐福乡十四村三社长大的小文,因为学习成绩不算好,家人都在外打工,自己也早早的出来做高压线架线的工作。后来知道富士康工作会没有架线那么危险和辛苦,便来到厂里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与架高压线相比,这里良好的环境和空间立即吸引了这个苦怕了的孩子。可是一周的军训仍然让他有了迟疑,又想逃避。他给爸爸打了电话,抱怨了军训的苦,想换工作。可是爸爸说,选择了的路就要坚持,多学习,不然总是遇到苦就换工作能有什么出息呢?在爸爸的开导下,他一做就是一年多,现在在调职做招聘,感觉好了很多,也再不用做生产线上枯燥乏味的组装了。

关于未来,是一直在厂里谋求发展,还是再出去学门手艺,闯荡一下江湖,他还是很茫然。他说他还年轻,可以多学学多看看,再做打算了。

(本刊记者郑宏玉采访自四川成都)

 

郑华丽

郑华丽:“我也不知道未来该往哪里走!”

  

22岁的郑华丽目前在东风一派思汽车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张家港分公司工作。她的家乡在湖北十堰,高中毕业后现在当地的一家酒店工作了半年,之后就一直在这家公司的工厂做操作工。

谈到工作和未来的打算,小郑一脸的迷茫和无奈:以前在酒店工作,感觉现在的客人挺烦的。于是之后到了这家工厂就一直做生产,目前被派到张家港分公司,工作也有一年多了,工资不算高,工作也挺忙的,但是就这么先干着呗。毕竟自己学历那么低,感觉什么能力也没有,也不知道未来该吵哪里走,走一步看一步吧。

当记者问及她为什么不与别人交流或者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时,她淡淡地说到:其实很多时候自己觉得很自卑,对于未来不是没想过,而是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哪么又何必让其他人烦呢?和他们说了又能怎么样呢?所以现在基本不想了,也不愿意与比人交流这个事情。

(本刊记者丁龙昌采访自江苏苏州)

 

 

邓喜朋

邓喜朋:“我没想过那么远的事情喔!”

  

来自山东菏泽的邓喜朋目前供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华硕,今年虽然只有22岁,但是从17岁工作开始,他已经是有着五年工作经验的人了。小邓的第一份工作是木匠,专门在东北地区给人做室内装修。这份工作做了三四年后,他觉得需要到沿海来看看这边的世界,于是便放弃了本来收入还不错的木匠工作,现在是华硕苏州生产基地的一名生产操作工。

谈到目前的工作,小邓觉得刚来的头几天觉得挺新鲜的,但是过不了几天就觉得枯燥无味了。但是也得挣钱,所以就先干着吧。

至于未来,小邓说他没有想过那么远的事情,除了做一名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所以,走一步看一步吧!

(本刊记者丁龙昌采访自江苏苏州)

 

许文斌

许文斌:“我也不知道该干嘛,只能边走边看了。”

许文斌来自湖北,在校时学的是模具专业,现供职于上海日腾CNC加工部精加七课,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在学校做过多次暑假工,第一次做的是PSP,它是索尼电脑娱乐推出的一款掌上游戏机。第二次做的是索尼音箱。虽然时间短暂,他觉得自己依然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觉得在学校就能为国际大品牌做点事也是有那么点成就感的。但谈到未来几年的规划时,小伙子倍感迷茫:“现在只想进一步锻炼自己,让自己尽快的学会独立。至于未来,我也不知道该干嘛,只能边走边看了。”

(本刊记者袁任文采访自上海)

 

葛勋

葛勋:“现在家里弟弟要读大学,还没有过多的计划。”

葛勋出生在陕西省咸阳市一个偏僻的农村,今年已经21岁了。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弟弟,家庭负担很重。初中毕业以后,葛勋就走上了打工之路,到现在已经工作三年了。在来万事达之前,他在奥克斯空调做一名操作工,现在,他仍然是一名工作出色的操作工,在万事达的半自动车间,他认真的工作着。

在采访过程中,我问他:为什么要从奥克斯转厂到万事达?他腼腆的笑了笑,告诉我因为在奥克斯员工工作时间太长,很辛苦,工资也不高,最后,他又补充说: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耐心,不喜欢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待着,想换个工作环境。现在来到万事达工作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他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基本满意,只是希望工资可以再高点。

对于未来,他说他还没有过多的计划,家里还要供弟弟读大学,经济负担很重,所以他要靠自己打拼,他现在的目标就是多赚钱。

 

(本刊记者屈代莉采访自浙江宁波)

 

郭群英

郭群英(图中):“自己文化水平也不高,还是在企业继续工作吧!”

郭群英,初中文凭。出生于1984年,在巨腾工作半年多,一直在塑胶部门生产线从事一线生产工作。

从小就在农村一个普通家庭长大的她,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家庭状况也很一般,早早的就离开了学校在家干起了农活,用他们的话说这叫“背太阳下山”。家乡有很多人都跑去外地打工了,因为嫌地方太远自己就没有跟着出去。后来知道巨腾入驻内江,这个农村家庭长大的孩子便想着出来工作了,也顺便长点见识。

在谈到对现在工作的看法和对她将来有何打算时,她甜甜的笑了:她说刚开始上班一点都不习惯,觉得上班有点不自由,在生产线上也有点枯燥乏味,但是只能慢慢适应。关于未来,她说她还是想留在企业继续工作,毕竟这里与老家相比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还有保险。她说她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大字也不识几个”,因此在这里毕竟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且可以在家乡工作,还可以陪伴父母

(本刊记者张秀君采访自四川内江)

传统最可信,手机网络最受欢迎

传统最可信,手机网络最受欢迎

       ——新生代员工主要求职渠道及未来趋势调研报告

                                                       (文/天坤国际研究发展中心)

调研对象:企业蓝领工人

调研地点:苏州、昆山、上海、福州、天津、郑州、成都、重庆

调研主题:员工求职渠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求职者的求职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求职渠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报纸的招聘版块和人才市场举办的现场招聘会,越来越多企业和求职者从传统的线下走向了更加快捷方便、成本低廉的网络招聘。为进一步摸底新生代员工的求职渠道发展变化趋势,天坤国际研究发展中心对全国范围较为集中的蓝领工人集群地进行抽样问卷。共发放问卷1359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30份。

以下为调研问卷整理信息:

1

2

3

在收集上来的调研问卷中,男生比例占到总调研人数的85%,女生比例仅为15%。20—25岁的年轻人群仍为蓝领的主力军,比例占到51%,其次是不到20岁的成年人约为26%,25—30岁的人群约占20%,30岁以上的仅为3%的比例。97%比例的人群未婚,已婚比例仅为3%,未婚人群相当于已婚人群的32倍多。

4

就工作年限来看,1-2年的比例略占上风约为39%,工作3-5年的约为32%,,一年以下的比例约为19%,5—8年的比例仅为10%左右。

拥有中专大专学历的人群已成为蓝领主力

5

受访的蓝领员工中,中专技校的毕业生比例最高,约为34%;高中学历的比例约为22%;初中学历的比例约为24%;大专生约为1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占到2%左右。综合起来看,拥有大中专学历的人员成为了蓝领员工的主力军。

在全国各地实施调研的过程中,研究小组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接受采访的人群中,约九成的人对当前从事的蓝领工作岗位并不满意。尤其是城市居民、大学生、甚至是文化程度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都不愿意当蓝领。但是很多人都比较迷茫,虽然他们对现状不满意,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脱离这个环境和岗位还能做什么:一方面是没有勇气主动去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的转型或升级,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更多的求职渠道资源供他们选择。

下面我们将用数据与您分享目前蓝领的工作现状、求职渠道选择和其中凸显的问题:

工作更换频率高

6

从工作更换频率看,1个月以内就更换了一次的占比例最重,高达33%;1-2个月之间的约为24%,3-5个月的约为21%,6-11个月的约为14%,距今1年以上没换过工作的仅为8%。

一线员工的流失率高一直是让企业备受困扰的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2000年初次就业的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持续3.8年,这也反映出蓝领“短工化”趋势愈演愈烈。

多元化渠道求职居多

7

搜集招聘信息的渠道已趋于多元化,比例高达5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8%的人群表示即使在有工作的情况下,也会留意相关的招聘信息,一旦有合适的就会考虑跳槽;仅有17%的人群表示会在比较固定的渠道上搜集招聘信息。

李芸是成都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一线操作工,工作差不多半年,她告诉调研小组的人,企业还算不错,她动作比较麻利,加上之前也有过类似的工作经验,每个月算上加班收入也还不错。但值得注意的是:她平时也会关注一些招聘信息,其实想看看是不是有不做操作工的工作。现在的工作年轻做起来还行,年龄大的话就不适合了,很多工厂都有年龄限制的。所以还是会关注一下其它信息,有好的哪怕工资比现在低一些,也想试试看。

上网找工作是大势所趋

8

换工作之前,求职者首先想到的渠道是上网看各种招聘工作信息,这个比例占到44%;排在第二位的是人才市场和人才中介,占比达28%;17%的人是通过寻找业内人士打听相关的招聘信息;看电视、听广播撞运气的为6%,4%的人表示想自己创业,微信、微博等新兴社交平台的求职比例仅为1%左右;翻阅报纸查询招聘信息、留意单位内部其它岗位招聘信息的选项几乎无人问津。这也侧面说明了如果一个员工对这家公司一个职位的工作体验不满意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再考虑在这家公司转换其它岗位并继续效力于此。此外,曾经红火一时的报纸招聘似乎也不再是新生代们关注的重点了。

综上所述,新蓝领目前较为集中的求职渠道主要为:网络、人才市场、中介和传统口碑相传的人脉关系。但是在调研中有一个新发现,通过微信、微博找工作的人却呈现上升趋势。

在昆山工作的徐先生告诉调研小组,现在看到好多同事在玩微信,有一次我在微信上找到一个名为“蓝领国际求职网”的微信公众平台,上面会发布一些求职信息,我觉得挺好的,我们宿舍也没有网,平时上网只能到附近网吧里,环境也不好,有手机微信的话就很方便了。最好以后手机也能发送求职简历什么的,虽然上面有联系电话,但是这么突然的打电话总还是不好意思。

成都的魏先生是位正在找工作的社会人士,他说他几乎每天都会去网吧待上几个小时找工作。有时候晚上会去人才市场看看招聘信息,但是还是觉得去网上看的好;中介是不去的,之前被骗过两百块钱,拉到厂子门口就不管了,还是自己找的放心;有时候也会问问周边的朋友在哪边上班,互通一下信息。但还是想干点别的,不想一直这样,只是目前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好的机会就自己创业做点小买卖什么的吧。

就可信度而言还是首推人才市场靠谱

9

对于求职者来说,在众多求职渠道中,就获取信息的可信和有效度而言,排在首位任然是人才市场,比例高达36%的;其次是各类招聘会,认可度为21%;业内相关人士的介绍排在第三,约为14%;家人朋友推荐和各种招聘网站(蓝领国际招聘网\51job\中华英才网等)的有效比例分别为11%和10%,人才中介、电视招聘的认可度仅为5%和3%;手机媒体(微信、微博)、户外广告、报纸、广播的可信度最低。

天津的一个小伙汪磊在一家物流公司上班,他说,这个工作是在微信上看到的,当时觉得是骗人的也没在意。当时也在通过别的渠道找工作,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后来也是急了,然后就打了个电话试试看,可当时就想,如果他让我交身份证啊收钱啊什么的就肯定是骗人的。真正后来打了电话之后,是说让直接进厂面试的,然后就去了。之后和身边的人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还都不相信。现在如果找工作,也还是会去人才市场之类的,手机微信什么的,我觉得还是不太可信。

上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0

在“是否经常使用互联网”这个问题上,每周上网时间在10-15个小时的占到了18%,每周小于两个小时的约为25%,53%的受访者表示每周会上网2—10小时,另外有4%的受访者表示每周上网会超过16小时。

牛善峰在一家工厂做后续包装工作,按照他的话来说,每天的工作就像个机器人一样重复,不加班的时候就去网吧上网,也没有什么目的性就是玩玩好了。“我基本是不包夜的”,“找工作的话也没关系啊,网上的工作一天也不会更新这么快,随便半个小时找一找就差不多了,很多时候都是大家结伴去人才市场,或者让老乡介绍。”在问及周边的人是否也有上网的习惯时,他笑着说“现在还有人不上网吗,也太落后了吧,虽然我们宿舍没有网,好歹可以去网吧,消磨消磨时间总比在宿舍好。”、“反正我周边的人都上网的,你这个问题太好笑了。”

晚上的时间才是自己的

11

调研数据显示,晚上8点过后的时间段上网或者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最多,约占受访人数的60%,17%的人表示会在白天上午的时候上网,15%的会在白天下午的时候上网,另有8%选择的是其它时间段。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上网的人都是在晚上进行的。调研小组在采访中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结果:

来自重庆的小田现在在成都一家工厂上班,他说,平时在厂子里上班没什么可以耍(玩)的,也没时间,下班了也就晚上了,如果不加班的话就去上上网,或者在宿舍玩手机。工厂是三班倒的,有时候上夜班白天也睡不了多久,就会起来去网吧耍耍(玩玩)。

手机取代电脑成为网络求职工具是必然趋势 但可信度建立仍需时间

12

在这个时代,手机可能是大家都离不开的东西。调研数据显示,49%的人选择了“手机达人,手机是我主要的信息来源”,22%表示会经常使用手机上QQ聊天,18%的人群表示会经常使用微信来获取信息,4%的人群表示会使用手机上网,仅有6%的人群表示只用手机接电话发短信。从调研数据来看,经常使用手机的人还是占有较大比例的。

调研小组在调研过程中就是否会使用微信(二维码)来找工作时,根据受访者反映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整理汇总,主要呈现以下趋势:一方面,绝大多数的人感觉手机上找工作是非常方便的,很愿意试一试;另一方面,很多人也表示手机上很多信息都是骗人的,不敢相信。手机微信平台作为一个新生的求职渠道暂时还不是求职的主力军,但是从受访者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欢迎这种方式的,只是对于新生事物的信任程度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