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力资源十大热点盘点

2020年发生了很多事,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2020和人力资源相关的十大热点!

 

01  社保减免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今年2月,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费的政策。6月份,根据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将阶段性减免政策期限进行了延长,其中将减半征收政策延长到6月底,将免征社保费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同时,新政策规定,2020年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基数下限可以暂时不调整,同时规定今年缴费有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愿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明年再进行补缴。

新政策出台以后,得到了迅速贯彻落实,对纾解企业困难、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深受企业欢迎和好评。

2021年1月起应缴纳的社会保险将全额征收!

 

02  灵活就业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是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的重要途径。

03  六稳六保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 “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强调了守住“六保”底线。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六稳”“六保”的提出
2018年7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2019年9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精准施策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确定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措施,带动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

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方面“保”的工作,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密不可分。

 

04  民法典颁布

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出台,自2021年1月1日实施。

民法是社会生活的记载与表达。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缴纳物业费、处理离婚纠纷……

《民法典》是划时代的产物,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涉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立法经验的全面总结和司法工作的全面检验。《民法典》对公民权利的保护非常全面,对人格权保护也非常全面,也给法官提供了司法审判的统一指南,尽量避免“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民法典》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进一步深化。同时,伴随《民法典》的实施,《合同法》、《婚姻法》等法律也将在2021年废止。(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文玲)

 

05  地摊经济

2020年6月,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推进复工复产复业,把时间和损失抢回来变得刻不容缓。

小地摊,大民生,“地摊经济”火了!

地摊经济在HR领域也火了!不少科技公司CEO、高管纷纷现身街头,摆起了地摊。唱吧CEO亲自出摊卖唱,腾讯HR摆地摊招聘。

不少商界大佬们在早期创业时都摆过地摊,马云卖花,潘石屹卖辣椒、香瓜,还有卖冰棍卖光碟的,五花八门。

 

06  社保入税

2020年10月30日这天,包括四川、北京、上海、新疆等多地税务部门发布公告,自2020年11月1日开始,企业社会保险费正式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其实社保入税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国社会保险费多年来一直实行二元征收体制,也就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税务机构征缴,各省情况不一。这个体制源自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根据该条例,社保费可以由税务部门征收,也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

长期来看,社保的规范化是必然的趋势,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后,征管能力和征管效率必然有大幅度提升,这必然有利于为整体降低费率争取更大空间,促进降低社保费率。

所以,严征管,低费率应该是一种长期的趋势,也是企业公平经营的必然,而这种对依法缴费的企业来讲是比较有利的,他们的社保费负担会逐步合理下降,对本来不合规缴纳社保的企业是不利的,社保成本必然成为未来经营的一个痛点、难点。

 

07  医疗生育保险合并

2019年底前将会实现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并且广东、浙江已出台相关方案。

简单的说,就是生育保险并入医疗保险,“五险一金”变成“四险一金”,职工参与医疗保险时即参与生育保险,生育期间的生育保险不变,不过生育保险基金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各项待遇改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同时,企业少一道参保手续,减少了麻烦,节省了帮助员工参保的时间。

 

08  电子合同实施

11月2日,从北京市人社局获悉,日前该局公开发布《关于推进电子劳动合同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北京在全国率先发文推进实施电子劳动合同,这也标志着延续30多年的纸质劳动合同将逐步进入电子化新时代。

电子劳动合同与纸质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今年初,为做好抗击疫情工作,助推企业复工达产、劳动者就业等民生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推行劳动合同电子化管理,鼓励和支持企业线上招聘、线上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目前,电子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获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可。

电子劳动合同本质上也是书面劳动合同,与纸质劳动合同相比,只是签订方式采取了电子化形式,通过电子签名技术保证签署主体身份真实及签署内容不可篡改。根据《电子签名法》,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推行电子劳动合同有利于用人单位降本增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如京东集团,试行电子劳动合同后,相比签订纸质劳动合同,可以节省材料采购、打印耗材、装订、邮寄、日常档案管理等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仅北京地区一年就可降低成本60%,减少5个流程环节,效率提升65%以上。

同时,推行电子劳动合同也有利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实现劳动用工管理新模式。随着北京自贸区总体方案的正式公布,推进电子劳动合同也有利于促进北京自贸区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09  延迟退休

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颁布的,男性年满60岁退休,女干部年满55岁、女工人年满50岁退休,近70年未有调整。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现行的退休制定早已不适应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延长退休年龄是必定的社会发展趋势。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我国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意味着延迟退休已是必然,板上钉钉的事儿。

延迟退休政策落定,但因触及个人权益、养老金缺口、就业等问题,争议热度居高不下。有观点认为,就业是老的不退休,年轻的就进不来。有关专家表示,从就业结构来看,将来延迟退休会有一部分岗位影响到年轻人就业,但这种影响有限。

最新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关于延迟退休的表述,未再出现此前热议的“区分对待”字眼,而是表示将“按照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小幅逐步调整,以减少社会震动,争取更多支持。”

 

10  李佳琦杨超越落户上海

崇明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李佳琦经过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定,符合崇明区特殊人才引进落户条件,公示从2020年6月23日到2020年6月29日。

 

继李佳琦,杨超越也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引起热议。

杨超越的落户也有相关规定依据。根据去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国内人才引进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特殊人才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经相应决策程序后,直接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推荐,经相关部门集体审议通过后,可予以直接落户。而今年5月以来,为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聚集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上海市相关部门将国内人才引进落户、留学回国人员落户2项审批权交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集中行使,大大缩短了引进人才的办事周期。

上海市人民政府于今年11月5日印发《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办法》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1月30日。

相比以往的《试行办法》,此次《办法》中将引进人才分为了高层次人才、重点机构紧缺急需人才、高技能人才、市场化创新创业人才、专门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等五大类,并对相应条件作出了修改。

/** * The template for displaying Comments. * * The area of the page that contains both current comments * and the comment form. The actual display of comments is * handled by a callback which is * located in the loop-comments.php fi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