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活不干,有钱不赚,解读农民工怪象

在最近的新闻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农民工的新闻,诸如:第一代农民工已经接近暮年、返乡农民工正逐渐增多等等。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会发现:慢慢变老、变得“更恋家”、变得更懂得和更敢于用法律和互联网技能保护自己了。

最大变化的本质其实就是:钱不是最重要的了!他们老了,也有一些积蓄了,加上国家的扶贫政策,有部分农民工可能已经不愿意出来了。当然,对于那些虽然经济状况仍然不好的人来说,也更愿意选择就近就业了。而年轻一代,老一代自己吃过的苦也不愿意让他们吃了,一些老一代甚至喜欢对年轻一代说:干得不开心、太辛苦就回来,我们又不是养不起。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真审视下这些变化吧(以下引用资料都来自界面新闻)!

点评一:

农民工变少是必然趋势。一是由于计划生育人口总数本就在减少,其次是从十几年前开始的大学扩招至今就没有停止过,“农二代”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用人单位和劳务机构对其“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时代完全过去了。

这必然让劳务市场的天平,大幅度倾斜到农民工这边,劳务从业人员要真正转变心态了。

点评二:

农民工在变老是更为严峻的事实。不管您愿不愿意,使用大龄农民工将成为未来较长时间的趋势。

企业和劳务机构,以往那种对年龄要求普遍45的苛求可能需要调整了。这样有两大好处: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缓解用工荒;对于老年农民工来说,又可以减少实际存在的就业年龄歧视,不用为找工作担心了——老年农民工在大冬天的街头等着找零工打的新闻会减少、“银发经济”也许在中国也将产生。

点评三:

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这对于制造业来说,既是好事又可能是坏事:好的地方是,更利有于培训和沟通,也更有利于提升其技能;不好的可能是社会普遍认为的“眼高手低”,不愿意干重活累活了。

两相比较,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了。

点评四:

农民工更“恋家”了,这主既有其主动选择——父母老了,在外闯荡了这么多年,需要陪伴;也有其被动的一面——留守儿童问题频发、城市的不友好(高房价、职业不收尊重等),都让其有强烈归乡之感。

此问题无解,劳务行业能做的是推动社会各界和公共政策更加尊重和关爱农民工。

点评五:

农民工更有权利意识了,这对行业的规范性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在未来,劳务行业的品牌化生存将变得十分重要。不然,对于他们来说,钱本就不是最重要的了——老一辈也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的是时间和能力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 The template for displaying Comments. * * The area of the page that contains both current comments * and the comment form. The actual display of comments is * handled by a callback which is * located in the loop-comments.php file. * */